英《金融时报》:在老龄化的日本,仓库工作变成了机器的岗位
转载 2025-09-15 10:21 Harry Dempsey 来源:Harry Dempsey亚马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人类卡车司机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
由于日本大部分物流企业在采用机器人方面落后于亚马逊,老龄化的日本正成为物流公司能否克服劳动力短缺并保持更快交货时间的试验台。
亚马逊位于东京附近千叶的配送中心拥有 2,000 名员工,机器人数量超过其员工数量,存储容量比普通仓库高出 40%。亚马逊展示了一种可根据物品尺寸自动调整的新型纸包装机,以及一个极其复杂的分类系统,可以协调多件物品装入一个盒子或袋子中。
但一旦包裹上路,人类就接管了运输工作。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由于日本近30%的公民年龄超过65岁,预计到2030年,卡车司机的数量将减少三分之一,至48万人。
亚马逊正通过自动化进一步本地化,并看到了提升整个供应链效率的空间。亚马逊日本运营副总裁 Kohei Shimatani 表示,机器人技术即将从配送中心扩展到更靠近客户的小型配送中心,实现自动化包装。他预测,自动化的发展速度将超过日本迅速萎缩的劳动年龄人口。
岛谷表示:“我不认为人口老龄化本身会成为实现更快配送时间(例如将当日送达服务扩展到更多产品)的障碍。很多人年龄超过65岁……但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并不严重。”
在全球范围内,亚马逊正在引入一种名为DeepFleet的人工智能模型来控制其所有机器人,以获得进一步的竞争优势。该人工智能模型已经将机器人的速度提高了10%。
然而,这家美国公司对技术能够克服劳动力挑战的力量深信不疑,但日本的物流竞争对手却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们面临的客户需求和物品差异太大,这使得标准化和机器人处理变得更加困难。
在东京东部的一个仓库中,日本通运一直在测试自动叉车、自动化网格式存储和检索系统、移动货架的机器人以及供拣货员使用的高科技移动轮椅。
但其高管们并不相信自动化方面的投资能够带来回报。
日本通运公司业务发展主管 Akira Unno 表示:“如果我们只是谈论用这项技术简单地取代某些工作量,我认为我们无法真正衡量其功效。”
“这些技术大部分都处于演示阶段。我认为这是一个过渡期,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它们是否会出现爆炸式发展,或者人类是否会更胜一筹。”
尽管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供应商,中国被称为“机器人崛起之地”,但根据 Interact Analysis 的数据,中国每个非亚马逊仓库仅有 0.17 个机器人,而美国为 0.68 个,中国为 0.57 个。
勤奋的员工、城市集中度以及网购的缓慢普及,都导致日本在物流领域采用机器人的速度较慢。这个多山国家的土地资源有限,也意味着其仓库往往规模较小,呈L形,且跨越多层,这使得整合机器人系统变得更加困难。
“机器人推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将机器人运送到现有仓库的成本高昂,”东京物流咨询公司e-LogiT的首席执行官角井良一(Ryoichi Kakui)表示。“第三方物流公司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摆脱对特殊物品的处理。”
去年,日本媒体将限制卡车司机工作时间的新法规称为“2024年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该问题的担忧。如今,NRI对2030年卡车司机数量将大幅减少的预测正受到关注,因为日本每年将损失1万名卡车司机。
物流业高管担心日本将无力应对电子商务的任何起飞,目前电子商务在零售额中所占比例仍不到 10%,而英国则为 27%。
SBS控股公司是韩国最大的卡车运输集团之一,该公司并不指望自动驾驶技术在短期内成为万能药。该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雇佣数百名外国人担任卡车司机。
对于日本通运及其同行来说,引入机器人的考量已经不再只是简单地比较成本节约,而是日本是否能够继续提供服务。
“我们可以看到,人力资源肯定不够,而且我们看不到针对(低)生育率的任何应对措施。18岁的人口只有100万——以前有200万,”海野说。
“讨论很快就转向:‘需要多少年才能收回投资?’——这可以理解。但这不是唯一的问题……还有一个根本问题:我们是否还能维持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