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交通 | 天津海事测绘中心青海湖测量项目部:精绘海图 情洒高原
转载 2018-03-29 16:56 金校宇 冯韵琦 来源: 中国交通报
跨越重峦叠嶂,跋涉万水千山,一支充满干劲的测绘队伍从渤海之滨天津来到青海。
他们勇于探索,在低压缺氧、气象多变的高原环境中,创造了我国扫测历史上的数个第一;他们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困苦,夜以继日地开展测量工作;他们锐意创新,拼尽全力让海图精确一点,再精确一点;他们以心换心,循真诚待人之道,与当地居民建立起深情厚谊。
他们来自天津海事测绘中心青海湖测量项目部。
浅水测量。
探索未知 高原扫测先行者
第一批抵达高海拔区域的海洋测绘队伍;第一次编制符合国家标准的3000米以上高原湖泊序列海图;第一次开发高原湖泊电子海图系统;第一次在3000米以上高原湖泊实现多波束和侧扫声呐全覆盖测绘;第一次在3000米以上高原湖泊完成高新技术成果的综合运用。
每一个“第一”都彰显着青海湖项目部敢为人先的自信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众所周知,高原地带空气稀薄、低压缺氧,青海湖湖面海拔高度约3200米,空气中氧含量比沿海地区低三分之一,随便快跑几步,就会变得气喘吁吁,但这没能阻止项目部的脚步。
常言“人间四月芳菲尽”,青海湖的四月却是另一番景象,早晚的气温可以达到摄氏零下十多度,即使到了五月,也仍然离不开冲锋衣、羽绒服,但这没能阻止项目部的脚步。
项目驻地气象多变,四季变化皆可于一日之内体会,艳阳高照与大雪纷飞不过一瞬之间,像是淘气的孩子,但这没能阻止项目部的脚步。
高原地区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度超过沿海地区30%以上,雨后,强烈的日光可以在地面上晒起雾气,但这没能阻止项目部的脚步。
明知前路坎坷,也要勇往直前。“青海湖海图测绘工程是天津海测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援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同时也是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全国海事一家人,水上监管一盘棋’指导意见,共同打造青海湖湖区水上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重要举措。”项目部总指挥缪锦根坚定地说,项目的顺利推进关系到青海湖旅游船舶航行安全和海事监管信息系统建设。
经过项目部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二郎剑半岛至渔场》《二郎剑景区》2幅全要素标准海图、1张全湖区海事监管专题图、以及湖区海心山、三块石、鸟岛、沙岛等旅游区域的测绘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基础上,天津海测人还开发了基于电子海图和AIS的海事监管信息化平台,为船舶航行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测量人员安装验潮水尺。
百天坚守 不畏艰险勇担当
“从来风雨更兼程,无负海测使命。”担当是承担的姿态,是坚守的勇气,更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它会在历史的变迁中沉淀出固有的价值,也会在时空的经纬中被赋予崭新的涵义。
“虽然在出发前就知道这次测绘工程会很艰苦,却没有一个人退缩。”青海湖测量项目部项目主管刘洋说,为了项目的顺利开展,部分队员从头至尾坚守在高原。124个日日夜夜,测量队员用坚守诠释担当。
朴实、敬业,这是项目部成员给笔者留下的初次印象。虽然少语寡言,但他们热爱工作、团结一致、冲锋在前的精气神却一目了然。
项目进行时,恰逢当地旅游旺季,青海湖水上载客量高峰时达每日1.5万人次,37艘旅游船舶穿梭期间,水上交通十分密集。为了躲避客流高峰,测量团队早出晚归,加班处理数据更是成为了常态。
在紧张而又繁忙的工作状态下,队友间的理解和默契成为了坚守高原的重要支撑。“我去吧!”“你歇会儿!”队员们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撵走了疲惫,滋润了心田。
在一次按部就班的数据搜集过程中,原本应该固定在岸边的验潮仪突然不知所踪。为了保护项目部的财产,更为了找回仪器中存储的一个多月的测量数据,青海湖测量项目部技术主管岳路二话不说猛地跳进了只有7摄氏度左右的湖水中,不断摸索着。“如果不把仪器找回来,里面一个多月的数据就白测了。”岳路说:“我的身体素质相对来说还不错,不碍事。”从此,“跳湖”的壮举成为了队员们永恒的回忆。
项目部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从未直接参与测绘,却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是司机闵睿。从项目部到西宁单程需要三个小时,有时还需要连续多日往返机场,如果赶上早班机,天还蒙蒙亮就要起床作准备,但他从来没有怨言。“青海湖环湖是平缓的滩涂草地,地质松软,进行湖边岸线测量时很容易陷车。为了保证项目工期,他一直坚守岗位。”队友们纷纷点赞。
困难没有阻退天津海测人的信心和脚步,反而磨练了意志、锻炼了品格。“他们都是能吃苦、能战斗的纯爷们。”青海湖海事局副局长池泗海这样评价青海湖测量项目部的工程师们。
测量人员开展侧扫声呐作业。
锐意创新 精品海图献高原
大多数时光里,青海湖都呈现出它温柔的一面,轻轻的风,微微的浪,使人的心灵得以安放。与沿海水域测量相比,这次测量似乎少了些壮阔,多了些诗意。然而,作为天津海测的第一个高原湖泊扫测项目,在风平浪静的背后,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高原湖泊扫测的技术难点主要在于浅水区域数据采集。由于青海湖没有潮汐变化,以往针对沿海地区的扫测方法在青海湖便失去了用武之地。除此之外,青海湖复杂的水下地形十分出乎测量队的预判。“二三十米间,水深变化就可以达到十多米。”刘洋介绍,随之而来的是测量船舶和扫测设备的安全隐患。由于当地水文资料十分匮乏,项目部使用的测量船在作业期间极易发生搁浅。
为了解决载人测量船无法实施浅水区测量的难题,测量项目部创新性地采用了一个“秘密武器”——无人艇。
“无人艇水深测量代表了海洋测量装备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是海洋测量技术研究的热点。”刘洋说,青海湖海图测绘工程中,项目部对二郎剑景区码头附近水深较浅的区域进行了无人化测量,不仅提高了海图的精确度,也为无人艇在同类项目中的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此外,青海湖海图测绘工程还采用了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的方法,实现了水上三维激光点云、水下多波束测深数据、高分辨率全景影像和定位定姿数据同步采集等新的作业模式。通过对上述测量数据进行提取整合,建立了河道、岸线及水下地形三维空间数据。与水上、水下分开测量的方式相比较,一体化测量不仅更加高效、精准,还解决了水上水下地形基准的统一问题,方便数据融合配准。
青海湖项目是天津海测首个高原湖泊测绘项目,针对新难题、新挑战,项目部团队开拓进取,在充分借鉴海上经验的同时,积极探寻新方法、新途径,用精品海图献礼高原。
三维激光扫描仪作业。
爱湖护湖 测量环保两不误
蓝如天,碧似玉。青海湖与高原上纯净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相互映衬着,就像一颗镶嵌在草原上的明珠。“中国最美湖泊”“高原蓝宝石”“AAAA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海湖因其秀丽的景色,被冠以众多光环。每一个有幸看到湖泊的旅行者,无不为她的美丽而折服。
不容忽视的是,青海湖生态脆弱,自我修复能力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地人民热爱圣湖、守护圣湖的真实写照。湖上扫测作业期间,每当遇到漂浮的垃圾,藏民船长都会主动打捞。这一小小的举动,测量队员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发地投入到保护青海湖的行动中,做到测量、环保两不误。
“一艘测量船上没有洗手间,测量人员为了不给湖水造成污染就尽量少喝水,实在渴得不行,就只喝一小口。在船上工作的时间里,坚持不在船上方便。”青海湖测量项目部测量员许广增告诉笔者。正因如此,每天扫测任务完成后,队员们下船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洗手间。
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都映射出测量队员对青海湖的爱之深,情之切。垃圾袋,是测量队员每次上船的必备物品之一。所有在船上产生的垃圾都会被随身带回岸上,绝不随意丢弃。偶尔在湖面上发现废弃物品时,测量队员也会像船长一样主动打捞,为青海湖的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随着电子海图的开发利用,未来,超速、超区域航行问题将得到更有效的监管,在合理开发利用青海湖旅游资源的同时,船舶违规航行造成生态污染事故的可能性将降到最低。”缪锦根说。
以心换心 合作之谊长相存
“离开青海湖的那天,伤感和不舍,占据了项目部成员的内心。”刘洋说,青海湖测绘是一场洗礼,我将终生难忘。
124天的经历,足够在生命中留下印记。无论是项目上接触的当地工作人员还是平日里互帮互助的驻地邻居,都与项目部队员之间相处融洽,并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青海省是少数民族聚集区,是回族、藏族、蒙古族、土族等多个民族的共同家园。出发前,项目队员充分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很快融入了多民族的大家庭。“他们都很好相处,每天为了青海湖的扫测任务也很奔波。”项目驻地的一位藏族工作人员告诉笔者。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相关部门的海图使用需求,项目部积极走访,并以党支部活动为载体,与青海湖海事局支部开展交流、学习。”缪锦根介绍。
对于青海人民而言,测绘团队是远道而来的朋友,项目从一开始就被当地政府寄予厚望。“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必将进一步提升青海湖海事监管部门对湖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为湖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安全保障,为通航水域船舶航行监管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铁军在项目启动仪式上说。
据了解,青海湖旅游业正处于井喷式发展阶段,保守估计每年水上旅游可接待中外游客50万至60万人次。但是,与迅猛发展的水上旅游项目相比,青海湖船舶航行的基础保障条件和海事监管手段却一直较为传统。由于缺少现代化的设备,青海湖船舶运营十分依赖行船经验,海事监管主要依靠高频对讲机和视频监控。青海湖海事局副局长池泗海说,推动海事监管的现代化变革,是青海湖海事局改变人盯人、人盯船的现状,实现科学监管的必经之路。
“目前,青海湖现有旅游航线总体上形成了‘南强北弱’格局,且大部分航线行程较短,缺少海图资料正是掣肘航线开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青海省青海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游轮分公司副经理刘海成说,测绘团队的到来,可以说是解了燃眉之急。
与藏民船长、船员一同在湖上作业,与项目部附近藏民一起为环湖自行车赛加油助威,与当地企业、政府部门共同探讨工作方案,一幅幅画面定格在那美好的时光里,弥足珍贵。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 | 云洲智能无人艇编队上演“激浪追击”
- 云洲智能救生装备亮相2024全国首届水域救援综合技能公开赛
- 巴黎奥运会水上开幕式惊现无人艇!你认出来了吗
- 广州沥心沙大桥被撞 云洲智能无人船参与现场救援
- 共筑AI新生态 赋能海洋新科技 | 吉影科技荣获“2023年度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业创新活力奖”
- 响应“一带一路”共建 助力“中国智造”走向全世界 | 吉影科技精彩亮相美国-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 2022全球无人系统大会完美谢幕 云洲智能参与定义行业未来
- 湖南广电打造科技文旅典范 云洲文旅无人船亮相首届岳阳市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
- 云洲智能成为CTDU中旅联合作伙伴 共绘“科技+文旅”新蓝图
- 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开幕 云洲智能发布多项海洋无人艇应用开创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