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中国机器人已超越德国和日本
原创 2024-12-20 08:51 Mulan 来源:AGV网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于2024年11月20日发布的《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中国在制造业中的机器人密度已超越德国和日本,跃居全球第三位。这一成就反映了中国在自动化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巨额投资。
机器人密度是衡量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指每万名员工所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平均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员工162台,是七年前的两倍多。其中,韩国以每万名员工配备1012台机器人位居全球首位,新加坡以770台排名第二。中国则以470台的密度位列第三,超过了德国的429台和日本的419台。
中国在2019年才进入全球机器人密度排名的前十位,但在短短四年内实现了密度的倍增。这一迅速增长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庞大规模和对自动化技术的巨额投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隆之表示:“尽管中国在制造业领域拥有约3700万人的庞大劳动力,但中国在自动化技术上的巨额投资实现了如此之高的机器人密度。”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安装了27.6万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新安装量的51%,巩固了其作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地位。此外,中国国内机器人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也在增加,2023年达到47%,相比过去十年的28%有了显著提升。
中国各地区在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三省一市均进入全国机器人产业前十,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其中,上海是全国首个将机器人密度纳入统计的城市,重点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员工426台,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多家国际知名机器人企业,如日本的发那科(FANUC)、瑞士的ABB,以及本土企业新时达、节卡、新松等,均在此有布局。
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2024年,中国新增了约6万家与机器人相关的企业,显示出市场的活力和对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强劲需求。这一趋势有望继续推动中国在全球机器人密度排名中的上升。
然而,尽管取得了显著进步,中国在机器人技术的基础研究和高端应用领域仍有提升空间。专家建议,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支持材料科学、算法模型等领域的研究;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行业标准制定,拓展机器人在医疗、农业、教育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