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款正向设计货运无人机将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整机制造
转载 2022-12-27 17:00 来源:黄渤海新区今年五月
一个关于“逐梦星辰大海”的故事
在烟台黄渤海新区开讲——
两场高规格“空天海招商大会”举办,38名院士纷纷献策“三航”产业发展;
总投资150亿元的20余个重点项目相继签约落地;
空天海装备智造城加快建设,推动“三航”产业集聚发展。
“星辰大海”的征途,越走越宽阔。12月16日,黄渤海新区招商发展大会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上,新一批5个“三航”产业项目完成签约。其中,航空工业烟台航修总部项目投资总额20亿元,依托蓬莱机场、果都机场的飞行跑道、机位、机库资源,从事民用航空器维修、改装、培训等业务,标志着烟台航空维修产业的诞生,进一步完善“三航”产业链条。
“经过一年的沟通,我们看到了烟台的求真、务实,看到了黄渤海新区的高效、践行,这样的城市值得去投资。未来,我们将携手打造立足烟台、覆盖山东、深耕华东、辐射全国的航空产业集群,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强大的维修服务能力保障,把黄渤海新区打造成一张国家级航空产业园区的靓丽名片。”吉林航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书记刘志宏说。
为助力烟台“大国重器”问天探海,叫响“航空航天航海看烟台”城市品牌,黄渤海新区积极融入“一城一区三航支撑”格局,以“装备制造能力—构件制造能力—锚资源培育—产业生态构建—产城融合发展”为实施路径,突出创新引领、绿色低碳、产城融合,致力打造空天海装备智造城。
眼下,黄渤海新区已集聚落地TP500大型无人运输机、黄渤海1号卫星星座、哈工程舰船海洋装备产业基地等“三航”产业相关项目20余个,明年新开工“三航”项目达到9个,快步流星迈向“三年引龙头打基础、五年建生态成体系、十年树起产城融合新典范”的发展目标。
“‘空天海装备智造城先导区’已率先启动建设,落户项目6个,总投资50亿元以上,清科高端装备设计制造产业园、东德氢能装备产业园2个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争取尽快开工。”黄渤海新区招商局副局长鞠锦源介绍。
产业园飞速发展离不开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科研基础。黄渤海新区从区域规划、产业方向、项目布局等方面陆海统筹,依托烟台完备的整车、整机、整船制造产业体系,与中国航天513所、烟台哈工程研究院等合力推进,搭建起46家骨干企业与300多家配套企业的“三航”产业基础框架。
此外,全区现有29个涉海科技创新平台,中俄海洋、中科海洋等中外合作、重量级科创平台先后落户。联合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协会,共同组建“三航产业发展联盟”,聚焦科技创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为产业发展积蓄蓬勃动力。
钟意于此,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带着TP500无人机项目落户黄渤海新区,并在招商发展大会上震撼亮相。作为国内首款正向设计货运大型无人运输机,TP500可广泛应用于500公斤—500公里的支线航空物流,比传统航空物流更灵活、成本更低,将全区整机制造,实现烟台市通用航空整机制造“零”的突破。
“该款飞机全机身都是复合材料,而黄渤海新区正好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契合项目的发展需求。未来,会有更多的项目核心骨干从设计研究院来到这里,深耕无人机领域,加快推进TP2000型号研发落地。”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专务董鹏生表示,作为整机制造类项目,将充分发挥其对航空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集聚作用,打通通用航空产业,打造完整航空产业链,助推空天海装备智造城发展。
眺望前行路,黄渤海新区“空天海”将聚焦国际领先、科技前沿、行业特色、服务特色,持续深化与央企院所对接合作,集中招引一批火箭卫星、海工装备、科创中心和先进材料等旗舰项目,打造制胜未来的“三航整机装备先导区”、引领时代的“三航硬核技术领航区”、高端齐备的“三航先进材料示范区”、融合联动的“三航生态应用聚集区”。
“空天海”的故事仍在书写,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大国重器里闪耀着动人的黄渤海新区元素。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大会日程】2025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
- 【展会资讯】2025下半年低空经济展会预告
- 纵横股份携手绍兴共建低空数字经济新高地
- 2025全国航空航天模型(室内项目)锦标赛和中国无人机足球联赛(上海站)将在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同期举办
- 倒计时丨2025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蓄势待发,7月盛夏相约北京
- 中国电科召开低空经济发展大会 | 护航低空经济 安全智慧飞行
- 千里驰援!翼龙无人机架通“应急使命·2025”空中信息生命线
- 致敬抗战胜利80周年,9月3日天安门举行盛大阅兵
- 首批20+会议活动公布: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邀您共赴盛会,洞悉万亿未来
- 2025中国(南京)数字乡村暨智慧农业博览会正式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