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轮椅上坐了40年的66岁伤残军人重新站起来 电子科大外骨骼机器人发挥大作用
转载 2021-11-12 11:25 Lv 来源:无人系统网站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对四川省荣军医院的66岁高位截瘫伤残军人钟兴明来说,这是他40来年最希望实现的一件事。如今,在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帮助下,钟兴明重新站立的愿望实现了。
军人钟兴明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因防空洞塌方造成双下肢截瘫,在轮椅上一坐就是40年。40年来,他无数次梦想着能够站立起来,但高位截瘫想要站立的可能微乎其微,尤其是病症对脊椎、四肢造成的完全性截瘫。
2020年初,借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项目——截瘫助行外骨骼系统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与四川省荣军医院进行合作,在四川省荣军医院建立了“一带一路”截瘫助行外骨骼临床应用示范基地,引入电子科技大学程洪教授团队研发的截瘫助行外骨骼,将智能机器人作为康复辅助器具,帮助截瘫伤残军人开展行走和步态康复训练。
在截瘫助行外骨骼的帮助下,钟兴明感受到了40年来无数次梦想着的站立的感觉。虽然第一次站立身体还不太适应,但他的内心却十分激动。钟兴明感叹道:“坐着看这个世界几十年,现在站起来了,这个感觉真好!”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现在的钟兴明已经可以独立使用截瘫助行外骨骼机器人进行站立和行走,也逐渐感受到了截瘫助行外骨骼带来的身心上的改变和良好的康复效果。
目前,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研发的截瘫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具有起立、坐下、上下楼梯、上下坡等功能,拥有安全支架版、拐杖版两个版本。截瘫患者在初期训练时大多使用安全支架版本,等到完全适应外骨骼的运行模式后再使用拐杖版本,逐步帮助患者重新站立起来。
10月22日,在陕西西安举行的2021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开幕式上,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研发的截瘫助行外骨骼成功亮相,截瘫运动员穿戴外骨骼在安全支架的帮助下进行了站立行走。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电子科技大学研发的截瘫助行外骨骼机器人获得国内首批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于2020年获得优秀国产医疗设备荣誉称号。目前,相关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产品已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西部战区总医院、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超过50家医疗机构进行临床测试和应用,总计超过1万余人、3万例次。接下来,电子科技大学将继续支持截瘫助行外骨骼机器人的推广,以帮助更多的伤残军人重新站立起来,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Automate 2025 (北美自动化展)5 月 12 日在底特律开幕
- 《Roboticsandautomationnews》:2025年20强自动送货机器人公司
- bauma 2025 展会上展示液压领域的进步
- bauma 2025 展出的全新电气化和自动化技术
- KHL :2025 年 Bauma 展会上值得关注的 5 件事
- IMEC 总裁Dave:构建未来的量子技术供应链
- 美国自动化协会倡议制定“国家机器人战略”以维护技术领导地位
- 德国弗劳恩霍夫:中国控制着锂离子电池几乎整个价值链
- 2025年叉车行业趋势:智能化与绿色发展并行
- 人工智能、智能智造和氢能是2025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聚焦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