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夏收水稻测产:无人机播种亩产最高
转载 2020-07-04 09:50 乌天宇 来源:南方+科技引领惠州农业进步。
仲夏时节,惠州各地水稻迎来夏收。黄绿相间的稻田,满载农民的辛勤劳作,静待最后的收割。
7月2日,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和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对惠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水稻基地进行了测产验收。结果显示,在多种种植方式下,机无人机直播的水稻折干谷亩产最高,达到433.4公斤/亩,用实际数据证明了科技将为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测产现场,南方+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利用收割机分别对稻田立体种养模式的水稻,及水稻机械插秧、精量穴直播、无人机直播等3种种植方式的水稻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
“上半年天气条件较为适宜,尤其是3-4月期间气温温和,水稻作物生长旺盛,导致夏收稻谷整体表现均匀,产量很好。”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广东海纳农业研究院副院长黄庆介绍,本次测产的几种种植模式下的水稻均表现出较好生长性状,田间长势均衡,有效穗数足,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熟色好,无明显病虫害。
测产数据显示,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水稻实际种植面积占全田面积的90.65%,折合立体种养水稻亩产干谷404.0公斤;机械插秧水稻折干谷亩产410.2公斤;精量穴直播水稻折干谷亩产419.0公斤;无人机直播水稻折干谷亩产433.4公斤。
“几种种植模式的产量对比下,无人机直播的水稻亩产量最高,展现出了广阔的推广前景。”黄庆解释说,水稻传统的种植方式是以人工育秧、人工插秧的方式进行种植,费时费力,已经不适应当前农村劳动人口紧缺的情况;水稻机械化插秧的技术虽然已经完全成熟,但育秧过程还是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而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就是不进行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一种栽培方式,“这种方式可大量节省劳力,缓解劳力季节性紧张的矛盾,对实现水稻生产的轻型化、专业化、规模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记者留意到,本次测产的稻鱼共作模式下的水稻产量,虽然在稻谷亩产数据上并没有与其他种植模式亮眼。不过,据专家介绍,在此次测产之前,该模式中的“稻田鱼”已经全部捕捞收获,鱼肉亩产70余公斤,在全年两造种养下,“稻田鱼”亩增收达7000多元,种植效益显著。
“稻田养鱼模式大大增加了稻田附加值,目前我们中心还在推广稻鸭共作、稻鸭共作等模式。”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三级调研员、高级农艺师李雄兵表示,立体种养模式是稻田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也是有机水稻种植的试金石,更是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大方向,该市也将对此种植模式进行大量推广和应用。
【记者】乌天宇
【摄影】王昌辉
【通讯员】周红燕
【作者】 乌天宇;王昌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2025深圳应急展|盛大开幕!卓翼智能受主办方邀约携核心装备重磅亮相
- 亿航智能积极参与中国民航局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管理试点工作,加速推进无人驾驶eVTOL规模化商用进程
- 科技赋能,守护水安全:航天宏图水利遥感SaaS服务平台,让治水更“智慧”
- 700多个极飞智能电动阀,“种”在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上
- 纵横大鹏无人机参与甘肃榆中县山洪救援
- 能塞进背包的无人机,如何替电网工人“走钢丝”?
- 中科云图与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共育低空遥感人才赋能建筑产业升级
- 电量随时满格!氢航Hypal氢能户外电源,助力晚高峰无人机巡逻效率超级加倍!
- 极飞空中称重功能上线!载重实时看,作业更轻松
- 航景创新FWH-1500亮相宁夏,300公斤吊运 + 5300米高海拔性能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