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首次实现基于无人机的量子纠缠分发
转载 2020-01-28 22:26 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一架重约35千克的八轴旋翼无人机缓缓升空,当升至几十米的高度时,分别向100米外的地面A、B两点射出一对纠缠光子,两个光子在历经大气湍流、雨水、阳光等干扰后,仍能几乎完好地抵达地面。1月20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祝世宁、谢臻达、龚彦晓团队历时两年多研发的这套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无人机的量子纠缠分发,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著名期刊《国家科学评论》。有评论指出,量子通信的“下一个最佳选择可能是相对便宜的无人机”。
此前,量子纠缠分发主要有两种,一种需依托光纤链路;另一种是在卫星和地面之间的自由空间分发传输。“用无人机进行量子纠缠分发,具有机动快速、按需组网、易于扩展、成本低廉的特点。”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祝世宁说,从2017年开始,研究团队便辗转南京、石家庄、兰州做实验,最终实现了基于无人机的量子纠缠分发。
这架八轴旋翼无人机可以搭载10千克的量子通信系统。测量结果显示,A、B两点光子纠缠态的贝尔不等式S值达到2.49,量子纠缠分发获得成功。
“我们的实验结果证明传输链路稳定,损耗比较低。”南京大学教授谢臻达说,量子纠缠分发是量子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的成功,预示着利用无人机构建量子通信网络是有可能的。
实验的成功来自无人机上搭载的诸多系统,例如高性能集成化量子纠缠光源、光信号收发一体系统等。谢臻达说,根据实验结果,单光子测量可以在白天、雨天等多气象条件下正常进行,这意味着基于无人机的量子纠缠分发,有可能让量子通信网络随时随地按需覆盖。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2025深圳应急展|盛大开幕!卓翼智能受主办方邀约携核心装备重磅亮相
- 亿航智能积极参与中国民航局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管理试点工作,加速推进无人驾驶eVTOL规模化商用进程
- 科技赋能,守护水安全:航天宏图水利遥感SaaS服务平台,让治水更“智慧”
- 700多个极飞智能电动阀,“种”在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上
- 纵横大鹏无人机参与甘肃榆中县山洪救援
- 能塞进背包的无人机,如何替电网工人“走钢丝”?
- 中科云图与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共育低空遥感人才赋能建筑产业升级
- 电量随时满格!氢航Hypal氢能户外电源,助力晚高峰无人机巡逻效率超级加倍!
- 极飞空中称重功能上线!载重实时看,作业更轻松
- 航景创新FWH-1500亮相宁夏,300公斤吊运 + 5300米高海拔性能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