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华科大鄂州工研院水下机器人梁子湖首次试水成功
转载 2018-08-14 15:05 来源:鄂州日报8月10日,记者从华科大鄂州工研院获悉,由该院研究团队研制的智能水下机器首次在梁子湖下水成功测试。
在测试现场,一艘游船载着工研院项目团队开往梁子湖深水区。驾驶员将船抛锚固定后,船上几位研究人员迅速组装硬件,启动软件。确认方向之后,领队老师一声令下,研究人员将智能水下机器人抛进湖中。
智能水下机器人成方形,如书包大小。两个小时的测试,机器人在梁子湖里尽情驰骋,时而在湖面快速挺进,时而深入湖底探查风光,一展自己的灵活、敏捷、高清、稳定的性能。
“面向近浅海应用的智能水下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团队由中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组成,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贺继林是项目团队主要负责人。
5月17日,贺继林带着此项目参与工研院2018年第一批科研项目入驻评审会,顺利通过评委组点评,7月份正式带领团队入驻工研院,展开项目成果小试中试研究。
贺继林专注于利用先进的光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提升传统工程装备以及特种机器人的性能,提高各类装备及机器人控制的实时性、开放性,同时提高现代装备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研究高性能复合材料通用航空器及水下机器人的制造、工艺、控制、应用及适航取证。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或产品的工程化、产品质量控制及管理、企业管理及创新等方面经验丰富。
华科鄂州工研院“面向近浅海应用的智能水下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主要针对近浅海水域救援、资源探测开发、特种行业设施检测等领域的需求,联合项目协作单位重点研究水下目标探测与识别、柔性水下机械手运动控制、水下移动高速通信、人工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建立系统设计与集成的研发平台以及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并完成成果转换和产业化。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techxplore》:人类不断制造与我们形状相似的机器人--这有什么意义呢?
- 《brookings》:交织的前沿:能源、人工智能和中美竞争
- 多样化托盘搬运解决方案亮相Fachpack——Timmer发布新型定制化托盘货叉
- 《logisticsbusiness》:“为什么人工智能会让供应链工作变得更强大?
- 区域分化、电动化与美国关税交织下的全球叉车赛道重塑
- 内部物流中的人工智能:增强人类潜能,而非取代人类潜能
- 《Dcvelocity》面对面采访:Dematic 总裁 Michael Larsson
- 中国新疆棉花机器人助力机械化达97%
- AI+3D扫描:机器视觉技术弥合仓储与制造的差距
- automatica趋势报告:德国员工对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接受程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