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空中担架”,科卫泰大载重无人机亮相5.12国家防灾减灾日

转载 2025-05-16 15:55 深圳科卫泰 来源:深圳科卫泰

科卫泰无人机在雅安防灾演练中展现极端环境救援能力

在 5 月 12 日全国防灾减灾日演练中,科卫泰的八旋翼救援无人机与热成像侦查无人机在四川雅安的多灾种模拟场景中表现出色,展示了其在极端条件下的高效作业能力。此次演练以地震、泥石流等复合灾害为背景,重点检验了应急响应、科技赋能和多维度协同作战能力,深圳市科卫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多款无人机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实力与实战效能。充分验证了科卫泰无人机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与创新性,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八旋翼救援无人机:重载运输与极端环境适应性突破

科卫泰 KWT-X8L-50 型八旋翼无人机在演练中承担了水上伤员转运和物资投送任务,其最大载重量达 75 公斤,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多场景适配。医疗转运模块配备可调节式担架系统,通过四点固定装置和减震悬挂设计,确保伤员在飞行中的稳定性,可承受 3G 过载冲击;物资投送模块采用快拆式货舱,满载50公斤应急物资可飞行20公里,配合 GPS + 北斗双模定位,实现 ±2 米的精准投送。

热成像侦查无人机:立体探测与数据融合技术

搭载 KWT-SG-30X 双光吊舱的X4L型侦查无人机在废墟搜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该吊舱集成 30 倍光学变焦可见光相机与 640×480 分辨率热成像传感器,支持 - 20℃至 800℃宽温域测温,通过智能温差识别算法,可在 0.5 秒内定位废墟下 0.5℃的温度异常点。在雅安演练中,该系统成功识别出深埋 3 米的模拟生命体征信号。

该机可见光模块在雨雾天气下仍能保持 1080P 高清画质,有效探测距离达 2 公里。无人机通过机载激光雷达(LiDAR)可在 15 分钟内完成 5 平方公里区域的三维建模,生成精度达 5 厘米的数字表面模型(DSM),结合 AI 算法自动识别倒塌建筑的薄弱结构点,为救援路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通过科卫泰自研的 KWT-MV2000 无线图传系统传输,采用 COFDM 调制技术,在 10 公里范围内实现 1080P 视频的实时回传,误码率低于 10^-6。地面指挥中心的 KWT-GCS-S 控制终端可同步显示多架无人机的航迹、热成像数据及三维模型,支持多屏联动与态势标绘。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科卫泰累计申请自主知识产权 286 项,其中发明专利 91 项,实用新型 114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58 项。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应急、林草、公安、消防等领域,创造多个国内首次应用案例,如 2022 年参与墨脱 “3.07” 森林火扑救,成为国内首个无人化、远程灭火的典型案例。

此次演练标志着我国应急救援装备正从 “机械化” 向 “智能化” 加速转型。科卫泰的无人机技术突破,为复杂环境下的抢险救援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也为全球应急管理领域贡献了中国方案。正如参演官兵所言:“平时多一份严苛训练,战时就多一份生命保障”—— 这种以实战为导向的练兵理念,正是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基石。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