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翼龙”无人机助力民用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转载 2024-11-16 13:35 中航无人机系统 来源:中航无人机系统

图片

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翼龙”、“云影”系列共二十余型先进无人机集体参展,这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翼龙”系列无人机的连续第六届参展,是“翼龙”系列无人机逐渐成长、壮大的写照,也是中国大型无人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缩影。

“翼龙”已从单一的翼龙-1发展到现在“翼龙”家族,从单一察打一体军事应用发展为覆盖多种军民用领域的通用平台,“翼龙”以其中国大型无人机交付数量第一、飞行小时数第一的底蕴,正以更加自信、创新、变革、发展的姿态走向未来。

响应国家发展需求,持续服务

“平安中国”、“美丽中国”

为贯彻国企改革的要求,推动我国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将内部无人机研发、制造、渠道、“翼龙”品牌等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于2018年12月21日重组设立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无人机),主打产品就是“翼龙”系列无人机。因此,中航无人机秉承“服务国家安全、服务一带一路、服务民生福祉、服务科技创新”的宗旨,一方面积极提升“翼龙”系列无人机的的能力,另一方面军贸“翼龙”已经具备的优秀能力回馈到国内装备建设中,为“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发展贡献力量。

在国家部委的需求牵引下,结合“翼龙”高可靠性、高性能的特点,中航无人机围绕“大气象、大应急”积极开拓翼龙的民用场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仅用4年的时间,打造了翼龙-2H应急型、翼龙-2H气象探测型、翼龙-2H人影型、海燕型无人机等多款平台,在应急中继通讯、空基台风探测、大型无人机人工增雨等领域填补业界空白,其相关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4年来“翼龙”参与了森拉克台风、郑州暴雨救灾、祁连山生态修复、泸定地震救灾、西南抗旱、三江源生态修复、甘肃积石山地震救灾、杜苏芮台风、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成都大运会保障,雅江山火、“摩羯”超级台风探测、洞庭湖决堤救灾等任务飞行近200架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今年国内又有多个国家部委、省级单位选择了“翼龙”无人机。到24年底,“翼龙”将常态化部署近10省,能形成全国主要地区3小时应急响应圈,有效应对各类型应急突发情况,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翼龙”在民用领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科研到试点,从试点到大范围业务运行的跨越。今年航展上推出的翼龙-2D,翼龙-10B等升级平台也将为持续服务“平安中国”、“美丽中国”持续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应急通信及气息保障无人机

聚力低空,全方位构建

新平台、新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在低空经济中,空域资源和民用无人机产业链(包括民用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航无人机公司作为国内无人机的领军企业和无人机产业的“链主”企业,在国家低空经济发展中具备先天优势,责无旁贷。

翼龙-6无人机

事实上,自2021年2月,低空经济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时,中航无人机就已经从机场空域和民用无人机产业链两个低空经济发展的重点方面开展了研究和应用实践。

在机场空域方面,中航无人机借助“翼龙”无人机近几年近200架次任务飞行的机会,在国内各战区、各地区民航局、十余个部署省份、数十个机场树立了“翼龙”无人机安全、可靠的认知,为国内大型无人机大范围开展飞行作业奠定基础。

在适航方面,公司已经积极开展“翼龙”的民用适航认证,今年4月翼龙-2获得了民用适航法规颁布后局方颁发的首张特许飞行证,标志着“翼龙”品质获得了认可。

在民用无人机产业链方面,中航无人机从新产品研发、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应用三管齐下全方位提升创新能力,取得显著成绩:围绕客户需求还开展了多款新产品的研发,本次航展推出的翼龙-6和云影-350等产品也是针对低空应用的新产品,其在继承了“翼龙”高可靠性的同时,针对民用客户的特点,极大的提升了使用便捷性和经济型。

构建创新联盟机制,充分发挥“链长”企业的主导作用,获批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中试平台,并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推进新技术的研究;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牵引下,中航无人机全面参与了喀什全空间无人体系的试点工作。

同时,针对国内大型无人机运营主要依靠研制单位,运营尚未广泛接入通航体系,不利于有效开展运营的问题,中航无人机与国内多个行业领先的通航运营商合作,共同开展运营,迈出了无人机广泛运营的坚实一步。

云影-350无人机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我国无人机产业获得的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机遇,中航无人机也将在“大应急、大气象”的基础上,重点聚焦低空经济涉及的大安防、大巡护、大运输、智慧城市相关的应用场景持续发力,积极发挥“链主”企业的作用,围绕体系研究、科技创新、装备发展、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运营模式等主要价值链维度开展后续合作创新的新发展道路,为持续服务“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为推动中国民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文字:杨翰如

图片:赵朋朋

制作:赵朋朋

主编/监制:张里、朱海海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