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七步洗手法监督设备、外骨骼智能机器人……41项申城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亮相上交会
转载 2022-05-31 17:32 来源:文汇报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个人的卫生习惯已然成为了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七步洗手法”,实施效果如何?彻底有效的手部清洁如何进一步高质量推行?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童时杰同学设计了一款“人工智能七步洗手法监督设备”,监督和指导人们的洗手方法和时长。这项发明可以有效提高使用者的手部清洁效果。
日前,包括这项发明在内的41项上海青少年科创发明亮相线上举行的“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后称“上交会”),参与“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发明成果展”部分展示。
据悉,41个项目中,17项已获得或正在申请专利。其中部分优秀项目将存入“专利银行”,由“专利银行”的专家对入库项目进行遴选和匹配,将多个项目加以组合形成“技术包”,随后由专家辅导学生设计转化路径,开展知识产权布局,有效提升技术包的实用性与转化价值,使青少年发明成果的转化前景落到实处,让青少年的创新实践得到升华。
记者从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了解到,加快推动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引导和帮助青少年走完科创全过程,上海自2017年起连续六年开展“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创业(模拟)团队行动”。
今年,每个学生团队都由发明家、高校教师、设计专业导师等组成导师团,从实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等角度进行辅导。28位特聘导师为学生团队带来二十多场专题培育和百余次个别指导,并聚焦国家战略和科学前沿的高端科学技术普及教育讲座线上开讲,覆盖五千余人次,科学家、行业大咖、工程师们身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执着的工匠精神隔空传递。
青少年们的创意作品,不仅科技含量高,还体现着关注当下社会热点、关怀弱势群体等人文情怀。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的李依瑾同学发明的“基于电流磁效应的电子盲文书”,可以把语音和文字转为盲文,用盒子上的凸点展示出来,显示的速度可以调节,还可实时记录阅读位置,更可以作为盲文学习的教具,帮助视力障碍人士有效阅读。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职班的俞天乐等同学研制了一款可以直接站立在地面,且使用方便、安全的“外骨骼智能机器人”。能够帮助行走不便的人士行走、爬楼,也可以作为拐杖,或康复训练器材使用。
为防止树木冻伤和遭受虫害,每逢相应时节就要“涂白”,这项费时费力的工作是否有“更优解”?来自金山中学的尹陆烨、顾文韬、蔡之恒关注生态,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他们发明的“可螺旋升降的环抱式自适应刷树机”,该机器集螺旋爬升系统、自动喷洒系统和高度检测系统于一体,启动电源,能自测高度,约1分钟左右即可为一棵树刷出一件标准的“白衣服”。与人工操作相比,这款“护绿”神器的工作效率提高一倍(实验室测试数据)。
“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创业(模拟)团队行动”由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上海创客教育联盟共同举办。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Automate 2025 (北美自动化展)5 月 12 日在底特律开幕
- 《Roboticsandautomationnews》:2025年20强自动送货机器人公司
- bauma 2025 展会上展示液压领域的进步
- bauma 2025 展出的全新电气化和自动化技术
- KHL :2025 年 Bauma 展会上值得关注的 5 件事
- IMEC 总裁Dave:构建未来的量子技术供应链
- 美国自动化协会倡议制定“国家机器人战略”以维护技术领导地位
- 德国弗劳恩霍夫:中国控制着锂离子电池几乎整个价值链
- 2025年叉车行业趋势:智能化与绿色发展并行
- 人工智能、智能智造和氢能是2025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聚焦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