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可能建造无人潜艇,同时配备大量的无人机?
转载 2021-12-13 14:23 来源:腾讯网无人潜艇分为普通无人潜艇和无人战斗潜艇,前者多为民用娱乐设备、水下摄影设备以及深海科研设备,后者则多以小型水下机器人、侦搜辅助设备、探伤维修设备为主,还没有出现大型的,可以放置无人机的型号。
科研无人潜艇已经不算什么秘密,这种潜艇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海洋科研领域,比如对深海的探索,比如我国的“海龙11000”无人深潜器,它可以到达6000米的深度。
普通的无人潜水器被称为ROV(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即
遥控潜水器,目前它们的功能已经从单纯科研延伸到了海底缆线铺设、海洋石油钻探等工程领域。
军事领域的无人潜水器还远未达到“艇”级的规模,现有的军用无人潜水器大多为各种水下探测器,比如自动化声呐、探雷器、间谍设备等等,如美国和俄罗斯研制的“间谍鱼”等等,它们别说释放无人机了,连自己都属于被潜艇、军舰释放的无人机。
军事领域的无人战斗潜艇应用也并非冷宫话题,只是受技术条件和实际应用的影响,各国皆是冷声大雨点小,个个都喊好,却没谁真的动过手。即便在AI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更加发达的21世纪亦是如此,现有的无人作战艇多以水面作战为主。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无人化的潜水艇不比有人潜艇更先进吗?
无人作战潜艇的优势式显而易见的,它们不需要庞大的人员维生设备,不需要照顾人生存和工作,潜艇的体积可以继续压缩,从而为弹药、操控性、隐蔽性让出空间。
想想这样的潜艇有多么可怕?它们真正成了一条海底的鲨鱼,而且绝对的安静和隐蔽,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隐蔽的姿态前行,潜得更深,甚至可以干脆躲到礁石或底沙之中,以“睡眠模式”待机几年之久,继而在必要的时刻被唤醒加入战斗;就算在作战中被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死人不说,它自己没准都能化为“自杀鱼类”与敌同归于尽。
至于我们最操心的自动化控制问题,冷战时的人也真没当个事儿,那么大的海洋,还需要什么自动化控制,找个最深的海丢下去,按照定深随意航行就行了,只要定时依照电波信号做调整,不走出拟定的巡航范围即可,这就是“水下的人造卫星”。
但是想象毕竟是想象,实际上无人战斗潜艇的逻辑美苏在冷战时期就已经论证得明明白白了——这东西太不可靠,不敢用。所以至今各国军方的态度都很微妙,不妨碍小范围的研发与军用实验,但大规模的装备却还得时间来验证。
这是为什么呢?胆大包天的两大霸主竟然都如此顾虑?原因很简单,它要是被偷了或失灵了算谁的?谁又负的起责任?
“无人”是长处也是短处,尽管它能带来一系列的战术优势,人们却永远无法相信一台自动化操作的机器是“可靠的”,它们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发生问题,变成敌人的俘虏、被敌人盗窃、自动化系统出错发动攻击、敌我不分等问题都可能出现。毕竟一艘战斗潜艇不同于围着地球转的卫星,卫星有和平利用太空的国际法保佑,至少人们没真的撕破脸派航天飞机找卫星下手,但水下的战斗潜艇可就难了,它可是实打实的作战单位,更涉及到系统机密和国防。
尤其是许多核潜艇都负担着弹道导弹发射与核打击职责,这样的潜艇是万万不能“无人化”的,万一哪艘艇出事儿,没准核弹头都卖给萨达姆了。或者潜艇一个失灵,总统们还没拧箱子呢,“轰”,三战爆发。
至于给无人潜艇配无人机,这种想法很好,也已经进入了实验阶段,但暂时也不符合实战,主要问题出在无人机的操控和信号联系上。
潜艇作战相当忌惮长时间的无线电信号连接和暴露,无论你是操控无人机,还是收放无人机,都会对潜艇的作战安全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直接造成潜艇被锁定,到时候别说几架无人机能翻出多大浪花,对方怕是可以派出航母反潜机、驱逐舰、固定翼大型反潜机来“扫除”了。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 | 云洲智能无人艇编队上演“激浪追击”
- 云洲智能救生装备亮相2024全国首届水域救援综合技能公开赛
- 巴黎奥运会水上开幕式惊现无人艇!你认出来了吗
- 广州沥心沙大桥被撞 云洲智能无人船参与现场救援
- 共筑AI新生态 赋能海洋新科技 | 吉影科技荣获“2023年度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业创新活力奖”
- 响应“一带一路”共建 助力“中国智造”走向全世界 | 吉影科技精彩亮相美国-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 2022全球无人系统大会完美谢幕 云洲智能参与定义行业未来
- 湖南广电打造科技文旅典范 云洲文旅无人船亮相首届岳阳市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
- 云洲智能成为CTDU中旅联合作伙伴 共绘“科技+文旅”新蓝图
- 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开幕 云洲智能发布多项海洋无人艇应用开创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