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牌”无人艇充满“青春味儿”
转载 2021-11-05 09:56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社从上海世博会多功能扫测艇、极地科考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微纳操作机器人、立体监控系统,到国庆“海宝机器人”,很多人恐怕不知道,这些在我国海域驰骋、参与保卫祖国疆域的无人艇,其实都出自一群年轻人之手——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的青年团队。
据悉,该团队研制的十余个系列“精海”无人艇,分别用于岛礁探测、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环境监测和海上事故应急处置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团队成立于2009年,当时的团队成员都是上海大学的研究生,平均年龄不足30岁。这一年,上海大学的罗均和谢少荣教授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感受到无人艇“前途无量”,他们做出研究转向的重大决定。团队除了罗均与谢少荣两位老师是“70后”外,其他成员都是80后、90后。
无人艇要到海上平稳地“跑”起来,离不开海测。海测要求研究人员坐着工作船跟在无人艇后面一起出海,在海上一蹲守就是半天到一天的时间。90后的小伙子们动辄出差半年,足迹遍布东海、南海、黄海。有时在海上吐得昏天黑地,他们就把自己绑在船上完成数据测试。
80后的彭艳,现在是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的院长。怀孕6个月时,眼看着无人艇海测实验进入关键时期,她挺着肚子,带上婆婆,扛着“羽绒服外披军大衣”的装备赶到海边;副院长蒲华燕,承担起无人艇减振降噪的任务;90后姑娘田亚平带队完成给中石油无人艇的建造任务……在这个团队里,除了小伙子,就是“女汉子”。为了研发控制系统更稳定、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无人艇,他们没日没夜地拼搏,为我国研制复杂水域无人艇装备奠定了重要理论和技术基础。
如今,无人艇团队经过10年技术突破研制了10个系列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海事局海巡船、“雪龙号”科考船、国家海洋局海监船、海洋地质调查船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大学这支青年团队还将大海的秘密带到课堂,将“精海”的故事讲述给更多学生听。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大国方略”“创新中国”等思政课程,以无人艇研制历程为切入点,多次举办无人艇现场讲座或面向学生开展现场观摩,相关的实验课和通识课也受到学生的欢迎。这些举措在无数向往海洋的学生心中种下了“科研报国”的种子。团队教师还积极带领同学们亲身参与到每一项科研项目的研发和现场的调试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得到实践的锻炼。
目前,该团队已构成“70后支撑—80后领衔—90后一线负责”的梯队架构。团队成员每年均有至少半年时间在海上调试,团队90后成员已多次作为负责人带领技术团队完成多项海测任务,自成立以来,团队成员获得多项高层次人才计划支持。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 | 云洲智能无人艇编队上演“激浪追击”
- 云洲智能救生装备亮相2024全国首届水域救援综合技能公开赛
- 巴黎奥运会水上开幕式惊现无人艇!你认出来了吗
- 广州沥心沙大桥被撞 云洲智能无人船参与现场救援
- 共筑AI新生态 赋能海洋新科技 | 吉影科技荣获“2023年度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业创新活力奖”
- 响应“一带一路”共建 助力“中国智造”走向全世界 | 吉影科技精彩亮相美国-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 2022全球无人系统大会完美谢幕 云洲智能参与定义行业未来
- 湖南广电打造科技文旅典范 云洲文旅无人船亮相首届岳阳市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
- 云洲智能成为CTDU中旅联合作伙伴 共绘“科技+文旅”新蓝图
- 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开幕 云洲智能发布多项海洋无人艇应用开创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