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鱼”水下无人潜航器
转载 2021-05-22 11:53 水声之家 来源:水声之家先上一盘刀鱼~
“刀鱼”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水下无人潜航器,它“形如其名”,长约5.8米,直径约0.53米,重约770千克,细长的机体内置了高性能锂电池,充满电后可一次性潜行大约16小时。“刀鱼”由水面舰船携载并投放。工作时,其搭载的合成孔径声呐能探测到浮动或深埋的水雷,并使用内置的数据库和计算机进行分析比对,然后把数据发回母舰。由于“刀鱼”能够“单枪匹马”深入雷区作业,充当前伸的“耳目”,扫雷舰艇再也不用“亲自出马”,这就降低了舰艇触雷的风险。
据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2017年2月4日报道称,濒海战斗舰项目执行办公室“海上无人操作系统”项目负责人乔恩·拉克上校说,在最近于罗得岛州纳拉甘西特湾进行的一次评估测试中,这种21英尺(1英尺约合0.3米)长的无人潜航器利用低频宽带合成孔径声呐找到了隐秘的水雷目标。
拉克称:“我们在测试海域内放置了8个目标。‘长刀鱼’无人潜航器四处潜行以探测目标。”
“长刀鱼”无人潜航器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能让载人水面舰艇保持安全距离以避开水雷爆炸带来的风险——用无人潜航器在强杂波环境中搜寻并找到在水面上和水中的水雷。该无人潜航器还能搜集环境数据从而提供情报支持。
尽管“长刀鱼”的设计计划最初是为濒海战斗舰制定的,但该无人潜航器的设计允许操作人员从任何一艘水面舰艇上对其进行操控。该无人潜航器是以替代美国海军遥控猎雷系统为目的的多项计划的一部分。美国海军做出的努力包括从遥控猎雷系统过渡到水雷搜寻艇,再到“长刀鱼”无人潜航器。
“长刀鱼”在测试中的表现超过了预期,共找到8个水雷中的6个,并且美国海军仍在致力于对该无人潜航器某些软件的时间设置进行优化。
合成孔径声呐首先向前方发射声脉冲,再对回波信号进行分析以确定敌方目标的形状、尺寸和距离。据该无人潜航器的生产者——通用动力任务系统公司提供的信息,无人潜航器上的数据可通过可移动数据存储模块进行下载以便在舰艇上进行分析。
最后还是视频直观感受,“刀鱼”水下无人潜航器如何执行猎雷工作!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内部物流中的人工智能:增强人类潜能,而非取代人类潜能
- 《Dcvelocity》面对面采访:Dematic 总裁 Michael Larsson
- 中国新疆棉花机器人助力机械化达97%
- AI+3D扫描:机器视觉技术弥合仓储与制造的差距
- automatica趋势报告:德国员工对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接受程度显著提升
- 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开幕 工业车辆企业智能化与绿色化成果亮相
- Automate 2025 (北美自动化展)5 月 12 日在底特律开幕
- 《Roboticsandautomationnews》:2025年20强自动送货机器人公司
- KHL :2025 年 Bauma 展会上值得关注的 5 件事
- bauma 2025 展出的全新电气化和自动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