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打造用于潮汐发电的Manta水下风筝系统
转载 2021-05-19 13:48 Evan Ackerman 来源: 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Image: SRI
寻找像电网那样可靠的可再生能源是一个挑战。不幸的是,在小范围内最灵活和最实惠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在产量方面往往最不可预测。水电和地热提供了更多的一致性,但它们受限于基础设施密集型和位置。
另一个有趣的选择是从流动的水中获取能量,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方法十分可靠。波浪、潮汐和洋流都是潜在的能源,我们已经开始利用了其中的一些,但并不能填补太阳能和风能所能覆盖的 -- 小规模、多功能和负担得起的相同领域。
去年,ARPA-E(th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Energy,能源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启动了一项耗资3800万美元的项目,名为SHARKS(潜艇水动力和河流千兆瓦系统,oof),其目标是促进设计“具有经济吸引力的潮汐和河流水流动力涡轮机(Hydrokinetic Turbines,HKT)”。ARPA-E正在资助任何可以从流水中榨取能量的新技术,包括SRI正在开发的一种新颖的Manta 水下风筝系统。
风筝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将运动流体的能量转换成风筝的运动,然后从运动中获取能量。这里提到“流体”是因为风筝可以在空气或水中工作,或者在任何能产生升力的地方工作。能量的产生可以发生在风筝本身上(这是Makani Power公司利用他们的空中风力涡轮机使用的方法),或者在绳子的另一端,将风筝的拉力转化为电能。
SRI的Manta系统依赖于一个相对简单的manta形状的风筝,由泡沫和玻璃纤维等简单材料制成。风筝通过系绳与发电机相连,发电机又被固定在海底、海湾、河流或任何其他水运动的地方。在最简单的实践中,风筝通过旋转,以卷起系绳,在被携带时产生电力。在系绳的末端,风筝旋转到最流线型的形状,指向水流,系绳把风筝拉回来。当然,收卷阶段需要能量,但与放卷阶段产生的能量相差不大,这就是系统的功率输出。
尽管有一定的损耗,但SRI的目标是达成平均约为 20kW 的输出功率(足以为十几个家庭提供动力)。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风筝需要在更大比例的时间内发电,这意味着它需要沿着更复杂的路径穿过水面,从运动中提取更多能量。SRI还没有确定风筝的最佳路径,但他们认为风筝最终可能会随着线路的发展而变成一系列扁平的8字形。水下风筝需要面积很大的海域才能运行,但其在水中以“8字型”运转时,只需占用较小的一部分海域。一般来说,运动越大,速度越高,一个给定尺寸的风筝所能产生的能量就越大。
任何在水中以相对高速移动的物体都会给海洋生物带来潜在的危险,但SRI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正在做大量工作,以确保在系统附近游动的任何物体都尽可能安全。一种方法是通过主动避碰(因为风筝是可操纵的),但从根本上说,风筝足够轻,不会有那么危险。它的移动速度也比涡轮的叶片慢得多,在某些情况下,它仍然可以通过横流运动产生动力,即使它的移动速度比水流本身的速度慢。
ARPA-E与SHARKS的目标之一是不仅促进技术的发展,而且要考虑如何以切实和经济有效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表示,希望在该系统中找到性能、成本和易用性的正确组合,使其成为现实世界中实用系统和非实用系统之间的区别之一。ARPA-E希望总体成本比目前最先进的技术降低60% -- 从公用事业规模的0.10美元/kWh到偏远地区的0.25美元/kWh不等。
不过,这一切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但SRI从ARPA-E获得了420万美元的资金,以在未来几年证明他们的Manta系统。他们希望能直接与受益于这项技术的社区合作,尽快进行建设和测试,找到一种可靠、可持续和生态友好的方式,为可实现的任何地方提供电力。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Automate 2025 (北美自动化展)5 月 12 日在底特律开幕
- 《Roboticsandautomationnews》:2025年20强自动送货机器人公司
- bauma 2025 展会上展示液压领域的进步
- bauma 2025 展出的全新电气化和自动化技术
- KHL :2025 年 Bauma 展会上值得关注的 5 件事
- IMEC 总裁Dave:构建未来的量子技术供应链
- 美国自动化协会倡议制定“国家机器人战略”以维护技术领导地位
- 德国弗劳恩霍夫:中国控制着锂离子电池几乎整个价值链
- 2025年叉车行业趋势:智能化与绿色发展并行
- 人工智能、智能智造和氢能是2025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聚焦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