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形状体型或能助水下机器人解决被海水冲走问题
转载 2021-03-01 10:23 cnBeta 来源:cnBeta据外媒报道,由于海底情况非常复杂混乱,所以水下机器人很难不被冲走。然而一项新研究表明,通过复制海星的结构,水下机器人可以解决掉这个问题。在波涛汹涌的潮间带经常可以看到海星附着在岩石上。除了底部无数的吸盘足,海星的形状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来自南加州大学维特比工程学的研究人员们在测试中将海星形状的3D打印模型放置在水箱底部使其经受海浪的作用。结果他们发现,模型的三角楔体形状就像一个斜坡。
“当海星推开水流时,水流会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进而对海星施加压力,”Mitul Luhar博士说道--他跟博士生Mark Hermes一起领导了这项研究,“锥形或球形不会产生同样的‘斜坡效应’,因此不会产生类似的下压力。”
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水从圆锥体或球形穹顶的一边向上流动然后从另一边向下流动并最终产生抬升效应。海星就不是这样了,当它们遇到强烈的洋流时会把身体压扁从而使体型的优势得到最大化。
现在研究人员们希望,在未来,软体水下机器人也能根据需要改变形状,它们能暂时变成扁平的海星状以适应恶劣的环境。
“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周边环境而不是与之斗争,我们就能提高效率和表现,”Luhar说道。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DARPA: 无线能量传输创纪录
- 《techxplore》:人类不断制造与我们形状相似的机器人--这有什么意义呢?
- 《brookings》:交织的前沿:能源、人工智能和中美竞争
- 多样化托盘搬运解决方案亮相Fachpack——Timmer发布新型定制化托盘货叉
- 《logisticsbusiness》:“为什么人工智能会让供应链工作变得更强大?
- 区域分化、电动化与美国关税交织下的全球叉车赛道重塑
- 内部物流中的人工智能:增强人类潜能,而非取代人类潜能
- 《Dcvelocity》面对面采访:Dematic 总裁 Michael Larsson
- 中国新疆棉花机器人助力机械化达97%
- AI+3D扫描:机器视觉技术弥合仓储与制造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