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监测船给扬州水环境“体检”体现本土自主科技创新实力
转载 2021-01-26 13:07 扬州网 来源:扬州网1月20日开始,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首次采用刚完成系统测试的新一代无人监测船,对瘦西湖周边支流水质状况进行高密度监测,氨氮、溶解氧等水质指标参数第一时间回传,改变了过去“人工采样-实验室分析”和岸边自动站点的传统监测模式。
二道河水域水质监测船
无人监测船可监测水质
20日上午10时许,工作人员将小型无人监测船,轻轻吊装到大虹桥下的二道河中。无人监测船长约两米,船体标注新颖的“水质蛙1号”字样。在岸边工作人员的遥控操作下,无人监测船开始缓慢航行。
随着无人船轨迹的变动,工作人员的笔记本电脑上,一组组数据图谱在生成,实时显示采样位置信息和该河段的氨氮、溶解氧等水质指标参数。每隔2分钟,无人船便会在行驶路线中的不同位置对水质参数进行监测和数据上传。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无线网络传输,位于数公里之外的扬州环境监测指挥中心大屏上,将同步显示监测船运行轨迹和监测数据,这一技术也可用于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
监测2公里长的河段,监测船沿河道左右岸侧航行一个来回,一个小时不到,就能完成二道河的“体检”工作。专家组成员现场给出“体检报告”:“二道河近期水质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瘦西湖清淤打了坝头,阻断水体流通,导致有机污染物积累,待瘦西湖清淤结束,水体恢复流动畅通后就会好转。”
体现扬州科技创新实力
过去监测水体水质,主要靠工作人员现场取水样,而后带回实验室分析检验。也可以在水域的固定点位设置传感设备,对所在位置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项目首席专家孙小平介绍,“人工采样-实验室分析的监测手段不仅效率低,而且无法实现连续实时和覆盖水体,专业表达就是时空覆盖性太差。此外目前普遍采用的固定自动站,时间覆盖很好,但依然无法做到高空间覆盖。”
如今,这些难题都被无人监测船破解。参加项目研建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殷高方介绍,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牵头研建的新一代无人监测船以其先进的光电感知、在线标定、数据融合等科技手段,取得了多项国际国内首创的自主创新成果。实现的多指标高通量移动监测功能,对水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力,这一先进成果充分体现了扬州本土自主科技创新的实力。
电脑上生成的数据图谱
将于今年正式投入运行
据了解,“地基船载移动监测平台”是“云上扬州”建设的“天空地一体化环境时空大数据监测监体系”项目的基础部分。该项目从概念提出到全面解决方案直至落地建设历时8年多。目前,低空与卫星遥感部分正在实施建设中,预计今年全部建成后,扬州将率先在国内建成和运行天空地立体化环境监测业务体系。
孙小平介绍,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近期陆续完成了三艘具有无人驾驶功能的湖泊型监测船和一艘城市水体型无人监测船的系统综合调试,目前这些无人船处于试运行阶段,已应用于高邮湖、古运河全段以及瘦西湖支流水体水域水质监测。
水体监测无人船将于今年正式投入运行,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将利用这一“黑科技”无人监测船,对扬州市域内的湖泊、大型河流和城市水体等水环境逐步开展全面“体检”。这一成果将为扬州市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升发挥积极支撑作用,并为全国的水环境治理贡献“扬州样本”和“江苏方案”。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 | 云洲智能无人艇编队上演“激浪追击”
- 云洲智能救生装备亮相2024全国首届水域救援综合技能公开赛
- 巴黎奥运会水上开幕式惊现无人艇!你认出来了吗
- 广州沥心沙大桥被撞 云洲智能无人船参与现场救援
- 共筑AI新生态 赋能海洋新科技 | 吉影科技荣获“2023年度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业创新活力奖”
- 响应“一带一路”共建 助力“中国智造”走向全世界 | 吉影科技精彩亮相美国-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 2022全球无人系统大会完美谢幕 云洲智能参与定义行业未来
- 湖南广电打造科技文旅典范 云洲文旅无人船亮相首届岳阳市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
- 云洲智能成为CTDU中旅联合作伙伴 共绘“科技+文旅”新蓝图
- 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开幕 云洲智能发布多项海洋无人艇应用开创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