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印度武装无人机曝光,最大飞行距离10公里:“老”纯国产了

转载 2020-08-30 18:11 铁军前哨 来源:网易号

维罗无人机

在武器研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多次后,印度对成败已没有预判,再次将“黑手”伸向了无人机研发领域,或说小型飞行器领域。虽说印度技术不太可靠,但,值此多方动荡之际,印度的任一举措,稍见苗头不对,就值得我们吃吃瓜、喝喝茶,聊以应付足矣。

环球网8月28日消息,印度网站“你的故事”报道称,“文维利”私人无人机公司,为隶属印度国家卫队和中央警备部队的特种部队提供过无人机,并且正在开发一款名为“维罗”的武装侦察无人机,可携带2枚38毫米手榴弹,执行空中射击任务;配备2个监控摄像头。

“文维利”由参与过NASA航天实验室项目的工程师戈库尔,及其大学同学于2014年组建。“文维利”作为印度国防部和内政部的供货商,一直以来为之提供控制骚乱和作战无人机相关的服务,并一如既往在农业领域和风电场中发展其商业用途。

维罗无人机

报道指出,维罗无人机的发射器和发射系统完全是本地设计和制造的,原材料也是从印度本地采购的,用现在的话说,是“老”纯国产了。但注意用词,“”设计和制造,并没有用到“研发”,毕竟无人机在各军事大国内部都是老技术了,不过鉴于似乎没人在建造技术上毫无保留地倾囊授受,印度说自行摸索也还说得过去。

说来也好笑,印度的这架无人机,在军迷圈里似乎已达成共识:“相信他们用的是公版飞控系统,刷芯片即可”,是没有自制技术含量的。甚至有网友说,这是不是侵犯我国“大疆”无人机飞控的知识产权了呢?

“大疆”虽为民用工业企业,但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0%,多国军方都在使用,美军甚至需要忧虑数据信息安全问题。两相比较之下,现在印度的军工技术,在中国面前,就像中国之于俄罗斯。

维罗无人机

当我国军用无人机都走上了自研自制出口外销的道路,印度还在蹭国民私企的技术。而且还是“文维利”这样的新生企业,创办至今也才6年,今年5月才造出第一架武装无人机,也未听说有过什么重大研究进展,目前的无人机产品也只是能够运用这一技术而已。

“福布斯”网此前文章显示,“维罗”无人机使用时可续航30~40分钟,不携带武器则可飞行50分钟,支持GPS,工作温度在0到40度,提供超常规轨道攻击范围和方向,有效控制距离为10公里(也就是最大飞行距离),可抗风力6级,便携可拆解,并补充说明手榴弹可以是38毫米的,也可以是40毫米的。

文章亮点在于标题和结尾,前者称“维罗”是由农事“锄头”作用的无人机改造而得,后者称“手榴弹”无人机的嗡鸣声太大,容易暴露行踪。然而,在设计师的预想中,“维罗”允许士兵发现隐藏的敌人,并将之逼出掩体,甚至直接击杀。此外还设想了高楼击杀歹徒和丛林野战运输食物、应急药物甚至弹药的场景。想象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维罗尚未服役,让我们先看看印军使用无人机的历史吧。

“苍鹭”无人机

2017年印度就被爆出无人机侵入我国地界的消息,只是刚进来就自行坠毁,2018年印度“苍鹭”无人机又越过印中边境实控线不幸坠毁,有分析认为,可能是磁场原因或其他电磁干扰。也就是说在没有特别防备印度无人机的情况下,他们的无人机也是会自毁的。近年来被宿敌巴基斯坦打下来的无人机更是不在少数,可以说很有“印度”风格了。

新华社消息称,20世纪80年代末,印度向外高价收购无人机等军备,普遍认为,不是因为供货方偷工减料,就会因为印军操作不来而让进口货白白“送人头”。也就是因为这,印度军方才开始与工业部门合作,尝试搞研发,十几架“尼尚特”坠毁了,“鲁斯特姆”出现了,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未形成战力。现在看来,军方没研发出什么成果,印军又盯上国内私企技术了。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