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喂机器人、猪脸识别:生猪养殖开启“智能模式”
转载 2019-11-25 19:38 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前言:猪瘟过后,养猪业将借力机器人迎来规范化?
今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国生猪供应面临“大考”。岁末将至,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必将推动各地生猪养殖进入复产、扩产的新模式。近日,记者在一些生猪养殖大省走访发现,许多互联网企业纷纷开启智能养殖,通过大数据、图像识别、语言识别、物流算法、怀孕诊断等智能运用,探索高效率、风险可控的生猪养殖模式。11月15日至18日,在江西南昌举行的新希望集团带来的“AI养猪”技术赚足了眼球。据介绍,该技术对栏舍里的每头猪匹配一个专属ID,ID能够记录和监控猪的数量。栏舍的高清摄像头还可以对猪仔的毛发和行为状况等进行跟踪、记录、分析,判断每头猪的身体状况和生长情况。
近日,记者在长白山腹地的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一养殖场也发现了类似的养殖场景。与传统猪舍“脏乱臭”的环境不同,这里的“二师兄”们享受着“超五星级”的生活待遇——配备有养殖巡检机器人、3D摄像头、伸缩式半限位猪栏……走进圈舍,只见棚顶轨道中,巡检机器人密切注视着“二师兄”们的饮食起居,通过对“二师兄”们的声音、体温、进食量、运动量等数据的捕捉、分析,养殖场的兽医、饲养员可随时掌握它们的健康状况。据该养殖场负责人介绍,这里还通过饲喂机器人实现无人值守喂食。系统通过“猪脸识别”技术来指导投喂饲料,既能减少浪费,也能结合实际选配粥料,提高猪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率。过去,一名饲养员能管理200头猪。如今,有了这个智能投喂系统,一人可以管理800头猪。300公里外位于长春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根据实时传送的猪场温度、湿度、氨气含量等信息,远程指导猪场工作,并开展数据分析。
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慈航镇大塘村,一座占地150多亩的种猪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该公司负责人曾民告诉记者,该猪场能年出栏生猪12万头,明年1月将正式投用,明年9月左右将有第一批生猪出栏。目前,该养殖场已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将采用AI人工智能养殖技术,通过轨道机器人和红外摄像头进行监测,再通过数据分析,每只猪的身体状况和生长情况尽在掌握。曾民表示,该养殖场的饲料采用专用罐车配送,并用管道直接运送至自动饲喂系统,生物安全防控能达到较为先进的水平。“高科技的运用将为企业筑起疫病防控的‘防火墙’,也将大大提升养殖效率,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曾民说。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喜报】 乐亿通ROYPOW荣获“湾区知名品牌”称号
- 品牌展商五月齐聚LET 2025:共筑“数智工厂×智慧物流×机器人”新生态
- 广东省特检院佛山检测院完成首台加装AGV机器人电梯检验
- 斯科特科技公司推出NexBot AGV
- 合力改变物料搬运方式--合力 • 中叉网 | 2025中国叉车和移动机器人高质量发展万里行”活动在合力总部启航
- 航发机器人案例分享 | 8t 径向取线盘 AGV 赋能线卷搬运智能化升级
- 香港工业总会65周年:光明区率「领先科技考察团」到访劢微机器人
- 观众报名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国内观众预登记通道开启
- 专精特新“小巨人”赋能智造新生态 宇锋智能携最新一代智能搬运解决方案亮相137届广交会
- 2025年第一季度无人机行业新品全景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