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上天入海的高科技产品亮相“6·18” 曾探寻古田水库水下古城
转载 2018-06-14 15:24 东南网 来源:东南网
水下机器人正潜入水底
6月12日讯 记者从福建省经信委获悉,在今年第十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简称“6·18”),福建工业精品馆总面积达500平方米,来自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60家单位共169个产品参展。
福建省经信委相关人士介绍,精品馆高科技和趣味性并重,可以看到各种前沿高科技展品,比如3D打印机、智能AGV及关键技术系统、海景人脸识别专用摄像头以及北斗一体机FB-CZ-01、低空无人机快速防御装备、智能水上机器人、浅水勘探水下机器人等上天入海的高科技产品。
“由福建省机器人基层部件与系统集成创新中心与福建海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带来多款浅水勘探水下机器人设备,小巧轻便,动作灵敏,可用于水下图像采集和相关信息的勘探。”上述人士如是说道。
目前,国内外开发的水下机器人,大多属于能潜水3000米以上特别是6000米以上的大型产品,数量少、价格高。潜水300米左右的小型水下机器人,因为技术门槛高,鲜有人尝试生产。然而,水下300米区域,却是对海洋装备需求最旺盛的地方。
水下机器人拍摄水下古城面貌
就在近日,海图研发团队一行带着最新研发的海图“海棠”水下机器人来到古田水库,探寻古田水库下古田老县城的神秘面纱。
海棠搭载的声呐设备成功观测出了水下古城的面貌,选取了辨识度最高的古城墙遗址进行水下拍照。海棠机器人也出色得完成了此次拍摄,拍到大量珍贵的古城墙遗址视频。
据了解,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古田建成了第一个地下水电站——古田溪水电厂,电厂大坝蓄水后,古田老城除城区山顶上英国传教士建的一座别墅外全部淹没于水下。库区蓄水之前对县城原有的建筑进行大规模的人为拆除,经过六十年的泥沙掩埋,基本上只剩一些断壁残垣。海棠水下机器人从水下拾取了一块城砖,用于研究。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techxplore》:人类不断制造与我们形状相似的机器人--这有什么意义呢?
- 《brookings》:交织的前沿:能源、人工智能和中美竞争
- 多样化托盘搬运解决方案亮相Fachpack——Timmer发布新型定制化托盘货叉
- 《logisticsbusiness》:“为什么人工智能会让供应链工作变得更强大?
- 区域分化、电动化与美国关税交织下的全球叉车赛道重塑
- 内部物流中的人工智能:增强人类潜能,而非取代人类潜能
- 《Dcvelocity》面对面采访:Dematic 总裁 Michael Larsson
- 中国新疆棉花机器人助力机械化达97%
- AI+3D扫描:机器视觉技术弥合仓储与制造的差距
- automatica趋势报告:德国员工对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接受程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