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货船也能无人驾驶!青岛这个地方厉害了……

转载 2018-05-26 14:51 青岛时空 来源:青岛时空

  5月18日,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和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智能航运技术创新与综合实验基地,在青岛蓝谷正式启动。据悉,该基地启动区位于青岛市即墨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规划占地750亩,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形成智能航运产业集群。项目全部建成运行后,未来将带动形成千亿级智能航运产业链。

  智能航运规划图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宝晨介绍,智能航运是航运要素与现代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现代航运新业态。发展智能航运,有利于深化航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培育新的技术优势和经济增长点,有利于重塑全球航运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

  建立智能航运技术创新与综合实验基地,可以促进关键技术创新研发,为发展智能航运创造先行先试的氛围和基础与规制条件,进而打造智能航运综合示范区和国际国内智能航运创新高地。

  智能航运规划图

  青岛蓝谷管理局党委书记、即墨区委书记张军介绍,青岛蓝谷已成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目前正积极争创以海洋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智能航运技术创新与综合实验基地设立在青岛市即墨区,有利于推动即墨智能航运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将青岛打造成全球智能航运技术和产业化高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基地启动区位于青岛市即墨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鹤山路北、莱青路西,规划占地约750亩,其中一期总用地约450亩,二期总用地约300亩。基地启动区一期投资约60亿元,计划于7月底进场开工建设,二期计划投资约40亿元,将建航运研发中心、运控中心、测试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并将利用自身强大的吸附能力,形成智能航运产业集群。项目全部建成运行后,未来将带动形成千亿级智能航运产业链。

  举措:筹建青岛海上智能船舶测试场

  智能航运基地功能

  据了解,智能航运技术创新与综合实验基地项目除了启动区之外,还将规划建设智能航运先行示范区。示范区将建设智能航运技术装备研发中心、智能航运技术装备综合试验场、国际标准海上测试场、智能航运技术装备产业化中心、无人化运输船管控中心、智能航运标准化培训中心、“水运一号”卫星地面站等五大板块,汇聚智能航运产业集群中的智能船舶制造装配、运维技术服务、航运物联网平台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部办公、研发中心、供应商平台等基础业态,并配套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生活设施。预计2021年,智能机械生产制造标准化工业园区将正式开建。

  其中,青岛海上智能船舶测试场位于崂山湾北部的田橫岛外海,面积240平方海里,包括无人艇测试区、无人船航行测试区、靠离泊测试区和锚泊测试区等多个测试功能区,未来还可以向附近具备条件的区域扩展延伸。

  测试场将构建智能船舶测试与实验环境,首先要在该区域建设通信、导航、网络、光电等基础设施和自主航行、智能靠离泊等测试场景,设计面向不同船型的多维度的测试和试验环境。其次,与海事部门共同拟定青岛海上智能船舶测试场的监管规则,呈送有关部门批准后颁布实施。此外,还将制定青岛海上智能船舶测试场运行与服务规则。这三项上工作完成后,该测试场将尽快对外开放服务。

  展望:无人集装箱船很快要来了

  智能航运实验项目示意图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思维模式,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领域,已经出现了无人驾驶汽车、智能船舶、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船舶货运无人化等实践。相关新闻报道成了交通运输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性事件。可以预见,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现,未来货船的无人化将是全球的发展趋势

  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海鹰介绍,国内对无人艇的研究和实践比较成熟,大多停留在15米级以下,用于测量、环境检测采样或安保的无人船。在该公司规划的智能航运试验项目中,20米级的水面测试艇,将于今年9月开工建造,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

  而对于运输船舶来说,要实现智能化,需要集成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货物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等很多方面。仅仅要实现智能航行,就要整船采用智能化设计,还要辅助信息感知、航线规划、自主航行、遇险预警救助技术、状况检测和故障诊断,能效控制技术、通信导航技术等智能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新的课题。包括英国、法国、挪威等过在内的欧洲国家,也都是近两年才开始开发智能船舶,芬兰宣布在2025年将研制第一艘无人自主航行运输船舶。

  姜海鹰透露,该公司已经联合了国内多个科研机构及单位,开始研制300TEU自主航行船(注:TEU系集装箱运量统计单位,以长20英尺的集装箱为标准),目前设计方案已经完成,预计今年8月份将开工建造。该船的设计长度为115米,吃水深度约4米,航速可达14节,预计2020年就能下水试航进行系泊、航行试验,2020年将完成验收。

  目标:智能航运要提出“中国方案

  “我国是航运大国和海运大国,但还不是航运强国。”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宝晨认为,在传统海运方面,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虽然在逐步缩小,但短时间内还无法占据绝对优势。

  发展智智能航运,有助于航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我国航运竞争力,实现航运大国到到航运强国转变;有助于相关产业创新发展和协同发展,培育新的技术优势和经济增长点;有助于重塑全球航运与物流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支撑“一带一路”建设。

  张宝晨认为,智能航运不仅是航运业深度转型升级和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出路,是发展人工智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领域域,也一定是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基地将致力于提出“中国方案”,力争在国际智能航运发展中制定话语权。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