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智能“安保”上线!

发布时间:2025-09-09阅读:4
假期景区安全痛点:传统巡逻“三宗罪”

“五一”假期某5A级景区数据显示:游客走失求助占治安警情62%,夜间安全事件响应平均延迟18分钟,悬崖步道、密林区域常年存在监控盲区。传统“人海战术”在20万客流的樱花节中失灵——安保人员需30分钟才能调配警力疏导拥堵,而此时拥挤踩踏风险已悄然攀升。

科义机器人:景区安全的“六边形战士”1. 毫米级导航+全地形底盘,复杂景区如履平地

• 激光雷达+北斗RTK组合:在古镇石板路、山地台阶实现±20mm定位精度,传统GPS在密林误差超5米的难题迎刃而解。

• 履带式底盘:轻松跨越30°陡坡(相当于4层楼倾斜角)、50mm积水,IP68防水等级+ -30℃~70℃宽温设计,台风暴雨天也能巡逻。

2. 多传感器“超级感知”,隐患早发现

• 双光云台:白天用高清摄像头识别危险行为,夜间切换红外热成像,识别准确率99.3%,森林防火预警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

• 气体+声音监测:溶洞景区实时检测各类气体浓度,某博物馆用它监测文物非法触摸,响应时间<10秒。

实战案例:3台机器人顶几十名警力,零踩踏、零事故!樱花节:地空协同保20万游客安全

3台机器人+2架无人机替代传统几十名警力,47次聚集预警零踩踏,游客咨询量分流30%。

5A山地景区:悬崖步道事故率降82%

7公里高危路段由3台机器人不间断值守,替代6名人工安全员,单次巡逻覆盖15公里,实时推送人流热力图,核心观景台排队时间缩短40%。

某博物馆:文物保护“永不疲倦的卫士”

AI视觉识别非法触摸等不文明行为,准确率99.2%,响应速度较人工提升80%,游客满意度涨35%。

科技赋能智慧景区:安全与体验双升级

从樱花节的“无感安保”到山地景区的“全时守护”,科义巡检机器人正用“机器替人+数据驱动”重构景区安全模式——不仅让安保人员从重复劳动中解放,更让游客在山水间安心游览。未来,随着更多功能上线,智慧景区的“科技温度”将更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