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冬奥开赛在即,我们是如何防控疫情?
转载 2021-11-18 13:51 布科思科技 来源:布科思科技随着一场初冬瑞雪在全国大范围的普降,2022北京冬奥会的气氛也日渐浓厚,据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11月4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4日主持召开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韩正副总理在会上表示:我们现阶段的筹办工作进展顺利,为如期举办赛事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把疫情防控摆在突出位置,落实落细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筹办任务。
图片来自新华社
从韩正副总理的发言中不难看出,疫情防控依然是2022北京冬奥会的如期顺利举办的重中之重。据悉,10月25日,北京冬奥会奥组委官方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从《防疫手册》公布的内容来看,北京冬奥会奥组委已经对本届冬奥会的疫情防控工作做了充分详尽的准备。
为期近三个月的“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2021下半年测试赛和测试活动已经全面展开,从赛程安排来看,将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8个竞赛场馆,举办10项国际赛事、3个国际训练周和2项国内测试活动,这将是冬奥会的各场馆的防疫工作迎来的一次“大考”。
在此背景下,作为本届冬奥会的核心场馆水立方、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场馆,在疫情防控方面都做足了功夫。其中五棵松场馆的赛事区域,各楼层做了详细的功能区和各类人员专用通道,从场馆消毒、测温到人群的疏散以及应急突发状况的响应,都做了详尽规划。而像智能测温系统、进出场馆人员信息一键查询系统、递送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黑科技”也相继亮相五棵松体育馆,为场馆的疫情防控贡献科技化力量。其中消毒机器人担负着场馆全区域消毒的重任获得了格外关注,包括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以及《体育世界》等栏目都对消毒机器人做了了详细的报道。
毫无疑问,消毒机器人在场馆消杀方面有着人工无法替代的优势——
优势一:消毒效率高
从最开始对新冠疫情的猝不及防,到全民抗疫的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再到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更是让我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优势二:消毒方式合规
消毒机器人的消毒原理是通过技术手段,将装置在机器人体内的消毒液进行雾化处理,利用消毒机器人的风动系统,将雾化后的微米级消毒液快速扩散至场馆的空间内,利用微小颗粒的弥散性原理,扩大消毒液的覆盖面和均匀性,从而更好的杀灭空气中的微病菌体,包括分布在空气中的新冠病毒,消毒机器人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有二氧化氯、过氧化氢以及次氯酸,这些都是常用的空间消毒制剂,因此,吸毒机器人的消毒方式和消毒制剂都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优势三:避免交叉感染
体育场馆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封闭的空间,而且一场赛事的组成包含了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随队的其他工作人员、场馆工作人员、媒体报道人员、现场观众等等,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冬奥会是世界性的赛事组织,而各个国家对疫情防控标准也差异较大,因此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较大,消毒机器人在这样的场馆内执行消杀任务,不仅可以代替人工直接参与,有效的避免了直接接触,大大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优势四:消毒智能化
消毒机器人是通过APP来执行管理诸多指令操作,不仅工作环境,而且通过相关的指令操作,消毒制剂的使用剂量、浓度控制、对指定消杀的区域大小,消毒时间管控、消毒频次管控等,都可以通过AI大数据来构建消毒智能化系统,将场馆消毒做到可视化、数据化、可追踪溯源化。
疫情的防控对2022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意义重大。作为亚太地区的中国·北京,将如期举办第24届冬奥会,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疫情防控最好的国家,我们在疫情防控方面有着丰富的宝贵经验,同样有大批优秀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以智能消毒机器人为代表的防疫“黑科技”为2022北京冬奥会的胜利举办保驾护航,我们一定能在这个特殊时期举办一场让世界瞩目的冬奥盛会,请世界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观众报名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国内观众预登记通道开启
- 专精特新“小巨人”赋能智造新生态 宇锋智能携最新一代智能搬运解决方案亮相137届广交会
- 2025年第一季度无人机行业新品全景速览
- 从"防"到"救"全覆盖!6月16-18日 2025广州应急展,一站式洞见安全应急万亿市场
- 活动报名: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全国巡回推介会——成都站即将召开!
- 2025第一季度低空经济行业融资动态
- 博索尼(BOLZONI)支持自动化转型
- 极客桥携全系列低空无人系统照明设备,将亮相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
- AVSS 确保 DJI M30 系列符合 ASTM F3322-24a 标准,可实现无人机在人群上空飞行
- 蓝芯科技宣布完成C+轮融资,加速3D视觉感知机器人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