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助力化石发现,跨领域新应用
转载 2020-06-25 15:18 陈根 来源:陈述根本尽管许多化石只是简单地暴露在土壤表面,但要找到所有这些化石就需要科研人员在不同的地形上走很多路。
近日,由中国香港大学的助理教授Michael Pittman和Scientific Advancement基金会的Thomas G. Kaye一同开发的一架新的自动六角无人机可以提供帮助,因为它是利用激光在夜间寻找化石的。据悉,这款无人机叫Laser Raptor,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
报告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概念验证自主无人机(UAV)系统,该系统利用不同材料特有的荧光特性来扫描和获取领域内的目标,包括化石、岩石和矿物、生物和考古文物。这些材料在较低的荧光背景下通常是高荧光的,并且可能显示不同的颜色。
为了从一架移动的无人机中探测这些目标,研究人员使用了激光刺激荧光。这包括一束强烈的激光束,而不是普通的紫外线,由此可以投射更远的距离并产生足够的荧光,让无人机摄像机在离地面好几米的地方探测到目标。
此外,该系统包括一种轻型无人机,可以在夜间的区域自主地飞行路径点图案,在飞行过程中,它将激光照射到土壤上。如果在被扫描的区域有化石存在,那么它们独特的矿物含量会使其发出荧光,而周围的岩石和土壤仍旧保持黑暗。在夜晚搜寻化石搜寻的好处是可以防止阳光干扰激光。
在无人机飞行结束后,电脑会分析其集成面向下的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如果探测到任何荧光信号,那么它们的GPS坐标就会被记录下来以便古生物学家之后可以前往这些地方。地面上的静止照片通过被机载闪光灯照亮来助力科学家找到化石。
该系统有望成为由卫星和飞机地理信息系统生成的高海拔地图数据组合中最低的“地面真相”层。该系统具有厘米的分辨率和通过荧光显示的地球化学差异,将提高数据收集的规模和效率,包括化石、岩石和矿物,包括可开采材料,荧光色物体,包括生物矿物生产者,如贝类,以及考古文物。
或许未来,进化、生态学、地球和行星科学、考古学和其他涉及荧光目标的学科都将受益于这个新系统。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50公里35分钟!跨市无人机物流航线首飞成功
- 12月,广州!低空经济贸易盛宴来袭
- 无人机让每一粒瓜子,都被认真对待
- 700多个极飞智能电动阀,“种”在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上
- 能塞进背包的无人机,如何替电网工人“走钢丝”?
- 护航世运,五度穿云!“海燕”无人机完成关键气象保障任务
- 航景创新FWH-1500亮相宁夏,300公斤吊运 + 5300米高海拔性能惊艳
- 技术赋能低空物流:羚控科技 XCD-160 助力重庆武隆首条无人机邮路成功运营
- 《中大型垂起巡检无人机维修保养技术规范》(T/AOPA 0087—2025)发布
- 响应国家战略部署: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牵头研制低空经济三项团体标准,产业链单位速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