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无人驾驶地铁2022年通车
转载 2020-05-07 11:28 深圳商报 来源:深圳商报5月6日,全国首台中心螺机式土压/TBM双模盾构“初心号”在深圳地铁14号线布吉站—石芽岭中间风井区间完成模式转换,这也是国内该类型盾构机首次进行并成功完成洞内模式转换。
5月6日,深圳地铁14号线“初心号”双模盾构机完成模式转换。
14号线为地铁快线,将采用自动化无人驾驶技术,计划2022年通车,届时,市民可乘地铁直达坪山。
地铁14号线是深圳“东进战略”的主要交通线,起自福田中心区岗厦北枢纽,经罗湖区、龙岗区,止于坪山沙田站。线路全长约50.34公里,设站17座,车辆停车场及车辆段各1座。全线采用自动化无人驾驶技术,最高设计速度为120公里/小时。
布吉站—石芽岭中间风井区间左线全长约2129米,隧道施工具有开挖面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穿越地层岩石抗压强度高、埋深大、掘进长等难点。其中,石芽岭公园段为全断面微风化角岩,岩层较为完整且强度高,单一模式的盾构机无法满足该区间的施工需求。
与传统盾构机相比,此次实现双模转换的“初心号”有哪些优势?
深圳地铁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软硬兼施”的“初心号”双模盾构机是首创土压(EPB模式适应软岩地层掘进)和TBM(适应硬岩地层掘进)两种功能模式的盾构机,既能满足软土地层和极端上软下硬地层掘进,又能满足长距离超硬岩地层掘进的多功能性需求,为隧道安全、快速、高效、可靠施工提供强大支撑。
“初心号”自今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并于4月20日开始启动模式转换。“结合以往隧道掘进设备设计及使用经验,地铁14号线在既定的软硬交接面停机,开始TBM模式向EPB模式的转换。”深圳地铁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盾构机掘进过程始终维持开挖土量与排土量平衡,土舱内渣土的土压力与掌子面的土压和水压相互平衡,以此维持掌子面的土体稳定并防止地下水涌出,确保盾构施工安全高效进行。
经过15天不间断操作,“初心号”盾构机正式由TBM模式转换为EPB模式。掘进模式的转换将节省地铁建设过程中的人力、物力,确保盾构施工更加高效,为后续同类型双模盾构的模式转换积累宝贵经验,也标志着深圳地铁建设在盾构施工技术等方面再上新高度。
资料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李秀瑜、廖万育、罗思明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航发机器人案例分享 | 8t 径向取线盘 AGV 赋能线卷搬运智能化升级
- 香港工业总会65周年:光明区率「领先科技考察团」到访劢微机器人
- 观众报名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国内观众预登记通道开启
- 专精特新“小巨人”赋能智造新生态 宇锋智能携最新一代智能搬运解决方案亮相137届广交会
- 2025年第一季度无人机行业新品全景速览
- 从"防"到"救"全覆盖!6月16-18日 2025广州应急展,一站式洞见安全应急万亿市场
- 活动报名: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全国巡回推介会——成都站即将召开!
- 2025第一季度低空经济行业融资动态
- 博索尼(BOLZONI)支持自动化转型
- 极客桥携全系列低空无人系统照明设备,将亮相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