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智能工厂,工艺改善是第一步
转载 2020-01-06 08:49 盖勒普 来源:盖勒普业内常说,要想实现工业4.0,国内制造企业还有很多的课要补。在要补的课程中,笔者认为工艺是最基础也是需要最先补的一门课。
在工厂的生产全流程相关业务中,工艺工作处于基础与先导地位。如果说设备是工厂的肌肉,传感器和网络是工厂的神经,那么工艺则是工厂的灵魂。因此,改进工艺工作势在必行。
一、工艺优化
工艺工作的改进要从精益优化现有的工艺开始。实行工艺的标准化,从而推广到工艺精益化,再到研究工艺的稳健化。传统生产也好,或者是工业4.0的智能工厂也好,都是需要精益稳定的制造工艺,这个是当前效率和质量问题的最根本途径。人类的智能是没办法和工厂的“智能”相比的,对制造工艺的要求,智能比传统的生产方式要高很多,在工业4.0的环境下,不稳定的工艺规程会出现预测外的错误,使得智能工厂停止运行。
二、数字孪生
为了工艺精益稳健,我们要引入工业4.0里面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数字孪生,就是将现实中的环境与状态,在虚拟的数字空间中模拟出来,创造一个和真实工厂一样样的数字工厂,然后对工艺、规划、流程进行验证、反馈和完善,这样做可以很好地提高工作的稳定,可以为企业节省很多的时间和资源。
三、转变工艺思想
想要变革,那就从最初的思想开始转变。对于传统的工艺人员来说,主要的工作就是很单一的流程工艺规范,到工业4.0时期,这些工艺技术人员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提炼工艺思考逻辑,不断地补充、完善、优化庞大的工艺数据库,维护工艺的知识数据,剩下的工艺设计工作就全部由计算机来完成。不合时宜的传统工艺思想,这些都会影响生产效率。
四、机器研究和快换夹具的应用
我们一直说工业4.0是智能化的,但是它并不是要取代人,智能工厂不是无人工厂,而是为了让人和机器更好的配合,让劳动生产的效率达到最高。在智能工作之中,我们要消除人工环境的不稳定因素,想要现如今实现高度化的无人自动生产时不现实也不经济,我们需要在这个环节引进的是机器,提高稳定有效率的机器人。机器和快换夹具配合使用,保证柔性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与稳定性。
五、信息系统的集成
对现有的各工艺信息系统进行集成,来实现单一的数据源,保证互联互通。实现所有的业务在统一的平台下运作是工业4.0的重要目标之一。现如今我们工艺信息化的水平是相对较高的,但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的统筹策划,各个信息系统相对独立,没有共享的信息资源,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所以我们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一个平台的集成工作,提升整体业务效率。
在实现工业4.0的道路上,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要补的课还很多,但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提高自己,这样工业4.0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直击CeMAT Australia 2025,AirRob飞箱首登大洋洲,破解澳洲物流难题!
- GreenBot发布自主除草系统
- 卡斯卡特AGV软包夹在化纤行业的应用
- 无人车加速进入多种场景,中盈医药联手菜鸟打造全国最大无人医药运输车队
- 同期会议丨低空产业出海研讨会,助力中国企业走进阿联酋市场
- “海燕”无人机再出动!精准捕捉台风“韦帕”动向
- 发挥低空经济优势,建立重大灾害社会力量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
- 纵横股份亮相中国国际链博会,以创新供应链赋能低空经济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段海滨:无人机集群仿生智能应用前景广阔以及无人机技术难题及防控进步
- 2025国际无人机大会:苏州览众科技董霞展示共轴微型AI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