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4500米的深海实验?探访水下机器人研发基地

转载 2019-08-08 20:50 掌上青岛 来源:掌上青岛

4月16日,由中科院海洋所与中海辉固地学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共建的ROV研发中心北方基地正式挂牌。现场,“发现号”控制系统亮相,双方还举行了“水下机器人(ROV)研发及高新技术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将打造开放共享的ROV科技创新平台,研发新型高端仪器设备,服务于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产业。

签约仪式

现场,记者看到了水下机器人“发现号”及其控制系统,据中科院海洋所高级工程师周文早介绍,“发现号”ROV可以代替人在水下4500米的海底,通过超高清摄像头获得的实时画面,操作人员在科考船上的控制室内操作高精度的机械手进行海底的原位实验。例如,可以进行冷泉、热液等区域的甲烷、二氧化碳等物质含量的检测,避免了以往通过实验室分析时,数据出现偏差的问题。据悉,目前,“发现号”已经执行过207个潜次任务了,每下潜一次,短则三四个小时,长则十几个小时,已拍摄了16TB的视频资料,获取了数千例生物、岩石、沉积物等样品。

“发现号”控制系统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