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制造业是机器换人还是人机协作?
转载 2019-07-29 09:01 陈佳利 来源:中国工控网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的进步发展,机器人的应用开始从工业场景走向大众生活,例如商业场所、家庭社区、医院等,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领域。相关机构曾经预测,未来可能有一半的工作将会被机器人代替。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引发了观众的普遍担心。
近年来,机器换人已经成来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机器人科技公司正在推动其产品和技术的应用,并衍生出机器人餐馆、无人商店、机器人送快递等新的商业模式。AI与机器人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能力,代替人类工作的范围也得到了扩展。
机器人对于人类未来工作的风险,业内有不同的声音,例如霍金生前发表的人工智能威胁论,伊隆马斯克也指出AI是人类文明面临的最大风险,更有人认为过度自动化是一个错误。那么,在今天的就业中,机器人化或更广泛的自动化意义是什么?
机器人真的会破坏就业?
近期,不少媒体的文章中都提到一个可能违反直觉的结论,先进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应用将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根据德勤2017年的一份劳动力研究报告,英国的自动化在过去15年中创造了350万个高技术工作岗位。欧洲经济研究中心也表示,到2021年德国工业就业人数预计将增长1.8%。
这些增长预测主要基于两个驱动因素,其中一个是机器人技术实现更先进的自动化,使得制造企业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最终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创造额外的就业需求。
此外,尽管工厂中生产线上重复性劳动都的采用自动化,企业仍然需要创造性的岗位,需要分析判断和解决一些特殊问题。尤其在工厂变得越来越复杂的趋势下,需要更多有思想的人来与机器人一起工作,以提高工厂效率和灵活性。
未来人与机器一起工作
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业内有人认为人机协作才是未来趋势。举个例子,在汽车工厂里,工业机器人每天可以生产数千个汽车部件,但机器人只能执行部分的工作,人类工作人员负责对于部件进行最终检查,这就需要分析、判断和决策。虽然提升了自动化,但工厂的人员可能是在增加的,因为车厂需要一些工人负责处理更复杂的汽车组件。
当然,有些行业的情况可能不同,例如服装等行业的许多工作都会消失,因为机器人可以更高效,更精确地工作。不过,通常企业不会一次性将所有工作的任务都自动化,这样就有时间让工人接受必要的培训以提升他们的技能。
未来,雇主和政府可能会推动再就业培训,让工人参与管理机器人的工作,或者是进入创造性的工作岗位。自动化技术提升了生产效率,最终是让工厂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但这种好处应该惠及大众的,未来生产力的提高,可能让人类工作更轻松,花少量时间获得更多的报酬,例如每周只需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直击CeMAT Australia 2025,AirRob飞箱首登大洋洲,破解澳洲物流难题!
- GreenBot发布自主除草系统
- 卡斯卡特AGV软包夹在化纤行业的应用
- 无人车加速进入多种场景,中盈医药联手菜鸟打造全国最大无人医药运输车队
- 同期会议丨低空产业出海研讨会,助力中国企业走进阿联酋市场
- “海燕”无人机再出动!精准捕捉台风“韦帕”动向
- 发挥低空经济优势,建立重大灾害社会力量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
- 纵横股份亮相中国国际链博会,以创新供应链赋能低空经济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段海滨:无人机集群仿生智能应用前景广阔以及无人机技术难题及防控进步
- 2025国际无人机大会:苏州览众科技董霞展示共轴微型AI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