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深之蓝魏建仓:打造小型化、智能化水下平台,今年的首要目标是实现量产

转载 2018-03-13 10:16 韩璐 来源:镁客网

  “当时国内还没有人关注水下机器人这个市场,水下机器人公司基本不存在。有所涉及的也都是代理公司,将国外的产品卖给国内有需求的群体。”对于2012、2013年的水下机器人市场深之蓝创始人兼CEO魏建仓这样表示。

  如今,2018年已经过去了三个月,而水下机器人市场正愈加受到关注,国内从事水下机器人的企业也是越来越多。

  瞄准市场机遇,打造小型化、智能化水下平台

  在创业之初,深之蓝对于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全系列的小型化、智能化水下运动平台”

  魏建仓解释,“小型化”的定位是相对于蛟龙号、潜艇等水下大型设备而言的。同时,他表示,智能化是必须的,因为这一特性能够填补需求与成本之间的鸿沟

  “原来水下设备的成本都非常高,且大多是军方在使用,很多行业根本无法使用。我们看到了这个机会,于是决定做小型化水下机器人。”他表示。“相比于大型水下设备,小型水下机器人在能力上是有所欠缺的,所以我们用‘智能’的东西进行弥补。

  成立至今,深之蓝也已经走过了5年的时间,其团队规模也扩展到了两百多人。在产品的研发上,魏建仓称深之蓝在这方面分为两个方向,其中一个是自主研发,而另一个方向则是选择与高校或是中科院等机构进行合作。

  当前,深之蓝已经在市面上推出了“豚”系列、“白鲨”系列等产品。另外,据魏建仓表示,鉴于“水下运动平台”的定位,在硬件之外,他们已经收集了大量的水下数据。基于这些数据,他们后续将研发提供一些其他的能力,且眼下已经在初步的建设中。

  定位平台,横跨军事、工业和消费者市场

  在目标市场,魏建仓称,深之蓝的定位是“平台”,这也就意味着它能够面向所有市场。也因此,深之蓝在军事、工业以及消费者市场均有所涉及。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级市场的应对上,深之蓝在2017年成立了子公司“深之蓝(天津)水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至于为何会做出这个选择,则是因为消费级市场不管是营销模式还是产品开发模式,均与军事、工业市场有所差别。

  “军事与工业市场的客户之所以购买水下机器人,大多是为了盈利或是解决公共层面的问题,而消费级市场的用户购买水下机器人,则是为了满足个人的体验,带来娱乐价值。”魏建仓表示。

  前几年,在业务的占比上,军事与工业的业绩占了一半以上。不过,魏建仓表示,这一比例将在2018年发生变化,“在2018年,消费和商用市场会成为主力军,大概占到整个营业额的60%以上。”

  在本文一开始,我们也提到,在2012、2013年的国内,水下机器人还未受到市场的关注,这也就意味着,深之蓝在水下机器人市场占得了一个“先发优势”。

  同时,魏建仓也表示,在先发优势之外,基础平台和文化体系是深之蓝另外的优势。比如基础平台,因为先行一步,深之蓝在创立初期并没有面临太多的市场竞争,这也使得他们能够安下心把基础平台做好。这也是它们最大的竞争力。

  水下机器人系统复杂,通讯和定位系统依旧是最大难题

  按照操作方式的不同,水下机器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缆控,通过手动进行遥控,另一种是自控,基于人工智能等进行自主规划。

  水下机器人在构造上包含了动力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应急系统以及水动力系统等,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在最难的,也就是大家统一认为比较难的通讯系统和定位系统。”魏建仓表示。不过,他也称,“通信”这一世界级难题当前也正逐步发展,尤其是在特定的应用环境下,进展速度还是相对较快的。

  此外,相比于空中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有着更大的技术难度。无论是空气动力学,还是机器算法,空中都相比水下机器人发展更为成熟。水下的环境更为莫测,在不同水下环境测试,并且实现精确的控制,其难度不可小觑。

  我们可以看到,自去年的CES展会开始,“水下机器人”就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我们也见到了更多的公司开始涉足水下机器人产业。

  2017年被称为“水下机器人元年”,除了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水下机器人产品,包括深之蓝在内的多家公司也都相继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对于水下机器人今年将有的表现,魏建仓称,国内水下机器人的市场爆发已经开始了,从销售额来看,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数值有可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结语

  作为国内水下机器人的“先行者”,深之蓝已经在国内外打出了自己的知名度。

  对于2018年的规划,魏建仓已经为深之蓝制定了几个目标,首先是将已经定义成功的产品进行量产,建立起相关的标准、检测工具以及生产线,并确立相关的知识产权。

  “水下空间的天花板现在还没有看到,从技术的纵向发展以及产品的宽度发展来看,这一市场的机会还有很多。”魏建仓表示。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