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工业4.0代表了改变工业结构的核心驱动力

转载 2016-07-13 08:58 来源:物媒体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从农业和制造业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方式向资本密集型的工业结构转变。因此,中国的工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但是,经济转型的过程不可能就此停止。工业4.0是目前产业界激烈讨论的主题。我国的下一阶段的转型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全球市场中,为了实现该目标,中国保持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是关键。在这里,工业4.0代表了一个能够改变工业结构的核心驱动力。
  工业4.0(也称为集成工业互联网)是目前产业界激烈讨论的主题。工业4.0可归结为价值链的重组及其自动化。
  从本质上讲,这包括沿着整个生产链流程无缝隙、不停顿的从终端到终端的数字信息,涵盖了供应、生产、销售和维修等环节。
  工业4.0的关键一环是在智能工厂中实现智能生产。智能工厂的任务是控制好复杂程度日益增加的生产环节,同时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在智能工厂内部,人、机器以及资源之间都能直接交流。拥有交互界面和智能移动性的智能物流、智能电网和智能工厂,是未来智能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元素。
  一、正在改变的工业局面
  近些年,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从过去以农业为主转向了未来的现代工业,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中国看似无穷的劳动力供给正在缩减,日益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大幅提高了抚养比。
  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也作出了相应的反应,导致中上层收入消费阶层的出现。结果使得中国的相对优势有所改变,国内需求结构日益朝着更多资本和科技终端消费品转变。
  中国政府已经对这种挑战作出回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从农业和制造业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方式向资本密集型的工业结构转变。因此,中国的工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经济转型的过程不可能就此停止。
  下一个转型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全球市场中,为了实现该目标,中国保持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是关键。在这里,工业4.0代表了一个能够改变工业结构的核心驱动力。
  二、工业4.0的多重利益
  工业4.0所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包括节约资本、能源、人力等;增加市场灵活性;通过小批量生产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能够制造定制化产品;生产者能够及时调整决策。
  在工业领域,工业4.0带来的利益主要在以下领域:机械和设备制造、机动车辆及汽车零部件、信息和通讯技术、电子设备、化工行业。据权威机构预测,企业使用工业4.0技术,可以将生产效率提高30%。
  当然,工业4.0带来的好处并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物流、金融服务和医疗等更多行业也深受影响。还有经常会被忽略的农业,也将是价值链横向和纵向整合的主要受益者。
  物联网可以用于改善农作物灌溉、环境监测、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和可追溯性。这样一来,工业4.0很可能对数百万生产者和数十亿消费者的经济生活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对中国而言,潜在收益是巨大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在2013年就已经超过3.2万亿美元,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
  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估计,自动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就大约有1000亿。机器人工业联合会表示,亚太地区也已经成为机器人的主要市场。而且,成功实现工业4.0是中国企业从市场份额中分得一杯羹的好机会。
  三、政策基础
  成功实现工业4.0需要什么?好消息是,实现这一愿景的技术目前已经存在,这包括生产和绩效报告,基于条件的检测,智能警报,时间管理,关键绩效考核,以及最终为提高决策效率而进行的合作。
  充分利用这项技术的必要条件是一个完善的现代商业环境,例如高技能的工人或者成熟完善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中国政府已经为能够成功地将工业4.0同现有工业框架相结合做好了准备。
  多年之前,中国政府就明确强调了工业自动化在物联网背景下对中国转型的重要性。各种政策为工业4.0在现有工业框架内的应用打下了基础。2015年5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
  现在来看,过去的政策和行动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相关报告,数百家中小型公司正在创造中国版的德国企业,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医药、消费类电子、医疗技术、无人驾驶飞机和电信设备。
  2013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占GDP比重为4.4%,在全球名列前茅。此外,职业技工的技术能力、专利申请量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在工业4.0领域,中国新申请的专利已经超过美国和德国。中国现在也是拥有最多的机器与机器对接的经济体。
  在研发投入方面,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占到GDP的2.5%。权威机构调研结果显示,57%的高管认为中国是工业4.0最为成熟的采用者,领先于美国(32%),英国(26%),德国(21%)和法国(14%)。
  四、中国的不均等性
  然而,上述事实并没有描述清楚当今中国的全貌。显然,中国的制造业在高速轨道交通设施和通信设施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海信、华为、联想、迈瑞、新华医疗、展讯和中兴通讯等企业都成为了全球领先的行业创新者。但是,大多数中国企业还没有完全接受与过去不同的工业创新。很多本土企业要么不愿意,要么缺乏融资能力。
  据权威机构估计,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采用率仅为25%。这意味着,整体而言,占中国GDP大约70%的企业中,利用互联网的意识还非常不明显。 
  此外,在中国的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的主要生产商都是外国公司,如ABB、柯马、发那科、库卡和安川电机。这些公司通常形成集群式的工业园区,园区特点是拥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和先进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总之,中国各省、各行业、各企业以及工人的成熟度和技术使用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不均等性。
  因此,工业4.0实现本土化和渐进化的方式应该是:工厂对工厂,公司对公司。显然,想对中国工业4.0的状况给出清晰的描述尤为困难,答案必须是--“看情况”。对其描述取决于一个人是否着眼于一个单一的工厂、企业、价值链、产业集群或整个经济的发展。
  为了充分获取工业4.0的好处,覆盖范围不能仅仅局限在少数公司中。各公司的收益与行业整合程度及参与者数量呈正比。
  换种方式来说,在工业4.0的背景下,总收益大于各部分相加的总和--呈指数增大。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实施的工业4.0计划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创新和工业升级仍然需要渐进式发展,以实现一个创新和知识驱动型经济。
  五、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观察了实现工业4.0综合升级长期目标的关键因素。
  具体来说,我们会强调公司层面活动的重要性,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质量,在个体层面消除实施工业4.0所面临的潜在阻碍。必须确保数据安全和数据保护方面健全有效的法律框架,而这离不开政府间和机构间密切的国际合作。
  六、中国的重要机遇
  “工业4.0”将会彻底改变商品及服务生产和分配过程。这对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工业图景都会产生影响。
  中国下定决定抓住这个近在眼前的重要机遇,并不仅仅是因为目前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政府已经通过不同的政策措施为“工业4.0”打下了重要基础。看上去,中国在这一轮数字化革命中已经处于一个不错的状态和地位。
  的确,中国在最近几年已经建立了世界领先的高科技制造企业,而且大量涌现的高度创新性中小企业群体将会在价值链的电子化过程中积极参与进来。
  然而,绝大多数的企业依然必须执行与过去工业阶段相关的策略。许多企业和工人既没有为电子革命做好准备,甚至并不知晓其已经到来。
  中国工业要想综合全面升级,中小企业全面推进“工业4.0”战略尤为关键。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够持续进行其转变过程,真正抓住数字化经济的巨大收益。
  “工业4.0”的实现没有现成的蓝图。“工业4.0”的执行和实施将会在各地区渐进开展,各个国家和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政策。
  对中国而言,急需提升劳动力素质和通信基础设施,通过全新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保持一个自上而下的综合性工业政策方法,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并举推动转型。
  整体而言,这个新战略并没有给本国公司给予太多政策优惠,这为外资进一步公平参与其中打开了大门。
  中国要全面实现“工业4.0”还路途遥远。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设定了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时间目标。
  但客观地说,工业数字化在下个十年还难以完全实现。这就要求政策措施不仅仅是目标导向的,还要与一个健康的务实主义相联系。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的这个新战略很好地将长期愿景和实际行动相结合,使中国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迈进。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