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工业机器人伺服中低端市场更有“钱途”
转载 2016-04-06 11:04 来源:机器人库近年来,随着国际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潮流的来临,国内工业制造业正在加速转型,对于自动化软件及硬件设备的需求都居高不下,在这个过程中,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正在强劲上涨,机器人作为现代电子与软件技术的尖端集合体,对于相关行业的发展,尤其是伺服系统市场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对工业机器人关节驱动的电动机,要求有最大功率质量比和扭矩惯量比、高起动转矩、低惯量和较宽广且平滑的调速范围。特别是像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手爪)应采用体积、质量尽可能小的电动机,尤其是要求快速响应时,伺服电动机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具有较大的短时过载能力。这是伺服电动机在工业机器人中应用的先决条件。
我国伺服系统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在伺服系统相关技术发展较晚难以与国外品牌竞争,直到2000年,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在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前提下,开始自主研发伺服系统。至此,中国的伺服系统的市场份额有所提高。到了2011年市场容量6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22.0%。2012年,由于国际经济的影响以及国内供求问题导致伺服市场下滑14.9%。直到2013年下半年,伺服市场才开始逐步回暖,上升幅度在5%左右。到2014年,市场容量重回60多亿元,增长幅度为9.5%。现在中国的伺服系统市场仍由国外企业占据大半壁江山。而一批国内企业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成长起来。
目前,国外品牌占据了中国交流伺服市场近80%的市场份额,主要来自日本和欧美。其中,日系产品则以拥有约50%的市场份额而雄踞首位,其著名品牌包括松下、三菱电机、安川、三洋、富士等,其产品特点是技术和性能水准比较符合中国用户的需求,以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和较高的可靠性获得了稳定且持续的客户源,在中小型OEM市场上尤其具有垄断优势。
欧美品牌中,美国以罗克韦尔(rockwellautomation)、丹纳赫(danaher)、帕克(parker)等闻名,而德国则拥有西门子(siemens)、伦茨(Lenze)、博世力士乐(boschrexroth)、施耐德(schneider)等品牌先锋,英国ControlTechnology、SEW也有相当的优势。这些欧美品牌总的市场占有率大约在20%。
除日本、欧美伺服品牌外,以东元(TECO)和台达(Delta)为代表的台系伺服在大陆市场的推广也如火如荼,其技术水平和价格水平居于进口中端产品和国产品牌之间,市场占有率从几年前的微不足道提高到大约10%。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厂商的目标客户均属于机械行业,这将加剧与同将目标市场定位于此的南京埃斯顿等国产品牌之间的竞争。
中国国内的品牌主要有和利时电机、华中数控、广数、兰州电机等,粗略计算,宣称推出伺服产品的国产厂家不下20个。国产品牌产品功率范围多在5kW以内,技术路线上与日系产品接近,目前总市场占有率在10%左右。
展望未来,随着伺服价格的不断下降、伺服市场接受度不断上升,中低端市场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因此本土厂商仍将有很大作为;同时台湾、日本厂商也将在整个市场的扩大中获益,欧美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将逐渐下降,但仍将保持很高的毛利水平。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STRP方案实战首秀!携手华润医药开启医药流通智能高效新时代
- 革新之作 凯乐士VFR极窄巷道叉式移动机器人发布
- AGILOX的优点那真是多到说不完啊!
- 口碑+ | 超百台、六种机器人协同作业!上海西门子开关如何用机器人军团,实现效率跃升350%?
- 智能升级!寻迹智行机器人集群调度系统如何重塑产线叫料新体验?
- 人形机器人凌枢全球首发,工业具身智能迈入跨场景集群作业时代
- OpenMind获2,000万美元融资赋能智能机器人互联
- 斗山机器人公司斥资2,590万美元控股美国Onexia 加速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扩张
- 直击SIA 2025|迈睿机器人揭秘电子制造业AMR柔性智造新范式
- 打造未来自动化新时代——详解印度Origin公司ATI Motors于2025年Product Day的行业影响